据4月1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目前中国普通高校在校女生数量比1998年增长了两倍,却有近七成用人单位限招女大学生。超过七成的调查对象认为,在同等条件下,招聘单位会优先考虑男生。事实上近半年关于女大学生难找工作、女性就业难的报道也屡见报端,性别歧视成了职场的焦点之一。
从当前我国的“职场生态”来看,女性在低技能的非正规就业领域从业的数量和比例都在上升,但就业的总体层次走低,出现较为严重的“女性职业下沉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法律保障男女在人格尊严上的平等,保障男女同样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可为什么当前女性就业和实现个人发展还存在这么多的困境呢?
笔者认为,一个最为直观的原因就是:当前的职场存在着性别歧视。那些沿袭久远的男主女从、男优女劣、男尊女卑等性别歧视观念仍然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真正的男女平等观,并未完全深入人心。更为可怕的是,社会上还存在一种庸俗化、扁平化的女性观。可是,要让男女真正获得平等发展机会,仍然需要倡导平等的性别文化,树立平等文明公正的社会风气。
但是同时,仅仅把性别歧视视为是女性实现平等就业最大的“绊脚石”,这也存在着巨大的误区。从男女生理上的差异和承担的社会角色不同方面来看,女性在职场中的工作状态的确不如男性稳定,因此客观上在职场中处于不利地位。显然,对绝大多数女性来说,她们需要调和工作与生育、工作与家庭的矛盾。许多女性既要相夫教子,又要在职场上不停地奔波。她们背负着社会的物质、精神生产与人类再生产的双重任务,其生理和精神的压力远远超过男性。这都使得女性就业的进取精神和竞争力受到削弱。这种女性的角色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女性职业下沉。
尽管我国《宪法》、《妇女法》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都规定了妇女享有平等的就业和发展机会,但是法律上的平等并不意味着在现实中的实现。毕竟,对许多用人单位来说,降低用人成本,获得最大回报,都是他们选择人才的不二标准。如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女员工在“三期”内不能被辞退,同时必须保证基本的工资福利待遇。在此期间,还必须另聘人员来承担她的工作,用人成本上升了,也有可能引起小范围的人事混乱。这些都是女性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
笔者认为,要想让女性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除了破除性别歧视,加强对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之外,还必须针对特定的“性别差异”,提高女性在职场的工作效率。比如,广大女性要实现自强与自立,本身需要自觉地提升自身素质和社会技能。而我们的社会职能部门,同样也应该针对女性具体的特点,来调节特定的“职场生态”,来使当代女性在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天平的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只有这样,女性才能在职场中获得好的发展空间。 ■苏子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