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黑风卷来,一股黑水涌来,一股烈火喷来……韩城市西韩上峪口煤矿突然而至的特大透水瓦斯燃烧事故,降临在身处百米地层的二三十名工人头上,他们在无助的绝望中,以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代价,给人们又一次敲响了警钟。
陕西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在通报中称,据初步分析,事故原因一是严重越界开采。这个矿技术改造方案仅批准开采11#煤层,但矿主擅自进入2#煤层开采;二是不按批准的方案施工,以改造为名非法生产;三是通风系统不完善,造成瓦斯聚集发生爆炸。
21团生命之火在西韩上峪口煤矿黑暗的井下熄灭了,他们以血的代价,又一次揭示了过度的矿产开发的现状。对于那些资源型城市,疯狂掠夺式开采屡屡引发事故由来已久,也没有停止的迹象。就在记者采访韩城4·28矿难期间,仍不时见到一辆辆满载煤炭的大卡车呼啸驶过,群山中的峻峰,高原中的丘陵,不时有被“破膛开肚”的煤矿出现。露天堆积的煤山,任风吹雨淋,让煤粉污染着绿水青山、村庄民院。
我省是煤炭资源大省,被国家列为煤炭生产基地建设的重点省和煤炭调出省,现有榆林、延安、铜川、咸阳、渭南五个重点产煤地市和神木、府谷等16个重点产煤县,共有生产矿井912个,在职全民职工14万人左右,生产能力约6300万吨。截至到2003年底,全省累计探明储量1663亿吨,居全国第三位。在全国煤炭资源中,灰分小于10%、硫分小于1%的探明资源有1700亿吨,陕西省就占811亿吨,占全国的47%以上,优质动力煤储量居全国之首。特别是陕北侏罗纪煤田特低灰、特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和化工用煤在煤制油、甲醇、醋酸、二甲醚等化工产品中,具有生产成本低、原料充足、煤种对路的优越条件。另外,陕西省煤炭资源条件优越,煤层赋存稳定,地质构造简单,开采技术条件优越,具备建设大型现代化矿井的条件,发展潜力巨大。在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中,陕西就有三个。
正是基于这种种优势,全省出现了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国有矿井与乡镇小煤窑、东部财团与西部个体老板等竞相圈占资源的现象。按《煤炭工业技术规范》要求,矿井采区的回采率最低不应小于75%,但现在我省没有一家煤炭企业的回采率达到规定要求,由于大家一味贪图产量,吃肥丢瘦,回采率最高不到50%,全省的煤炭资源回采率平均还不到30%。这使得从储量上看能开采上百年的煤矿,实际上也许仅三四十年就会开采殆尽。神府矿区大柳塔煤矿可采储量消耗了6亿吨,却只产出煤炭5800万吨。
如此采法不出事故才是怪事,但死人也仅仅是冰山一角。留给子孙的环境问题也许更是致命性的,但利益格局下,这种显性的疾患却被疯狂的能源观掩盖了。
煤炭开采导致大量采空区,造成地表沉陷、地表水渗漏、植被死亡等生态环境破坏现象。神东公司的3个矿区形成的采空区面积超过24平方公里,已全部塌陷,造成10条地表径流断流,20多个泉眼干涸,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小困难。
对资源型城市来说,这类地面塌陷、山体裂缝、滑坡、地面沙化、植被破坏、水源污染等现象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铜川市的过去和现在也许更具代表性。
铜川是一个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80%以上的工业产品以矿产资源作为直接开采和加工对象。以煤炭为例,煤炭产业占全部工业经济的30%以上,创造的税收占到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20%以上,从业人员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50%以上。目前,煤炭可采储量虽有20多亿吨,但大多埋藏深,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成本高。有的矿井已经枯竭,有的面临枯竭,据初步估算,今后10年,将有大批国有煤矿步入中老年期,近50%的集体和私营煤矿闭坑。
过度的矿产开发,破坏了矿产资源的合理布局性,直接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煤炭开发中,形成采空区面积已高达163平方公里,产生沉陷区面积大约246平方公里,在铜川,滑坡、崩塌、地裂、沉陷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现已查明的因矿山开采引发的采空、沉陷、滑塌等地质灾害点多达324处,威胁到10多万人的安全。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