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西北国棉五厂。这是一家早在1954年就建厂的老资格的国有企业。目前国有纺织企业的发展遇到了很多困难,五环集团也不例外。可是她在磨难中,依然艰难的发展着。
诚如五环集团经营计划处的王彬处长所说:五环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发展。以前五环的确出现了很多问题。自从1996年更换领导班子以后,由一个几乎不能自救的企业,现在变得坚强了,不仅实现了自救,而且越来越好了。他说,做企业就好像是在战场,要想打赢这场仗,就要有一个很好的营销策略,只有把营销和生产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让企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
1996年到1997年间的五环集团非常困难。当时企业没有资金,开发不了自己的特色产品,只是单纯依靠来料加工盘活自己。人家说加工什么就加工什么,在发展上显得特别被动。企业领导班子意识到这不是五环发展的出路,从1998年,五环开始了生产自救。一方面加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增强团队精神,让职工意识到只有大家发展好了,小家才会有发展。另一方面,研发新产品,不再让别人牵着跑。以前五环把自己的产品定位在高、中、低档。经过市场调研后发现这样的定位并不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样的低档产品,小企业的成本比大企业的要低很多,五环在低档产品上的投入多,而收益并不好。企业领导班子改变了生产思路,把特色产品定位在了高、中档次。这样一来,凭着过硬的质量,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五环集团在高、中档次的纺织品中有了很好的发展。
市场定位的准确性在五环的发展中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需要企业经常做市场调研,进行预测。一个有市场潜力的新产品比别的企业早上线生产,就意味着比其他企业有更多的盈利。去年,五环经过市场调研发现,高支中密平纹布料很有市场前景。在11月份就开始成规模地上线生产。从最开始的每月生产100万米到现在每月生产170万米,仍然是供不应求。王彬处长说,“当客户还在等着别的企业上线生产这种布料时,我们已经把布料生产出来了。可能就比别人快了半步,却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由于纺织品还受到季节性的影响,可能这种产品在年初的时候销量不太好,可到了年末的时候需求量却很大,由此五环集团对于所有的上线产品还实行了品种末位淘汰制。不断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让销量不好的品种退出生产。
在困境中求生存,五环的路还很长,面临的困难依然很多。需要的是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实习生 蒲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