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夏季到来,减肥产品广告铺天盖地,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宣传自己“纯天然”、“立即见效”、“绝不反弹”,其信誓旦旦的背后是对消费者知情权、健康权地肆意践踏。
省消协一项调查显示:95%的消费者都是依据广告来选择减肥产品,极少数消费者开处方购药。绝大多数消费者不了解减肥保健产品的成份、副作用。据统计:在全省消协受理的减肥类投诉中,虚假广告误导造成的案例比率高达80%。针对以上情况,省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口服类减肥产品分为准字号药品和保健品两大类。准字号减肥药品主要成份是盐酸西布曲明。这种激素类药品有严格的服用剂量和适应症、禁忌症,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且必然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停药后会反弹。保健食品多采用一些有泄泻作用的中药,有一定的降脂减肥辅助功效,但不至于有广告宣传中那样的奇效。更有甚者,相当一部分减肥保健产品为求效果,添加违禁药品,却打着纯天然、无毒副作用的口号,欺骗消费者以牟取暴利。因此,消费者应理性对待,避免上当受骗。 本报记者 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