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九棉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准备车间的班组事务公开栏上,我们看到了一份准备车间2005年度疗养人员名单。甲班刘凤玲、乙班王冬梅、丙班雒爱萍、(常日班)肖秀丽。在名单的末尾,还有这样一句话,若广大员工对上述人员有异议,可及时向工会反映。这样的事务公开栏,在九棉公司的车间、班组随处可见。这是九棉的党政工组织和职工群众共同创建职工之家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九棉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共同创建职工之家,以建家来凝聚、鼓舞人心,使企业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建设职工之家,就是要给职工竖起一道“挡风墙”,职工有了温暖的小家,才会热爱企业,为大家做贡献。九棉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主管、各方配合、全体职工参与”的建家新格局。公司的领导意识到,要创建好和谐之家,首先要创建好“民主之家”。公司推行厂务公开,在车间、班组实行事务公开。车间(部门)工资分配、先进评选、职工疗养、岗位竞争、困难补助等方面都做到了公开。在坚持按期召开公司职代会的同时,还充分发挥了车间职代会的作用,坚持每季召开车间职代会,凡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都要经职代会的审议,通过后才能执行,并且要做到全程公开,在源头上维护了职工的权益。去年,全国出现了“民工荒”,在一定程度上也波及到了中西部地区的企业。纺织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用人多,人员流动比较大。为了稳定职工队伍,保证企业的发展,九棉通过深入车间现场访谈,召开座谈会调查等方式,认真详实地了解农民工情况,最后促使公司出台了《农临工管理办法》、《优秀农临工转合同工办法》,改革了工资分配制度,使他们的工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有不少农临工的工资比以前翻了一番。有90%的农临工与企业签订了用工合同,建立了规范的农临工培训体系。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稳定了农临工队伍,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的稳定发展。九棉公司还积极促进了“送温暖”工程的建设。从2001年起,开展了党政工干部和困难职工交朋友的活动。先后结帮扶对子200多人。去年,织布车间的崔延龙因嗓子发炎吃药后导致胃糜烂。考虑到小崔家在延安,又是单身不会照顾自己,公司领导除给予补助,还派人照顾他。小崔所在的织布车间工会组织捐款2000元,希望他能早日康复。现在小崔完全康复了,在提到公司给予他的帮助和关怀时,依然非常感激。
在九棉公司,还形成了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减员过程中,要优先录用困难户。原前纺车间的职工郭全福,因长期患病,从前纺车间退了下来。他的爱人不是九棉的职工,农村户口,也没有工作。当时一家人的生活状况非常艰难。郭全福是原董事长的帮扶对子,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公司马上做出决定,安排郭全福到门卫值班,让他的爱人到厂办的理发店工作,让郭全福一家摆脱了困境。有了大家的发展,才会有小家的进步,有了小家的顺利,才会有大家的稳定。九棉公司通过党政工齐抓共管,建成了一个民主温暖的和谐职工之家,凝聚了人心,才使得企业各项改革举措得以顺利实施,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实习生 蒲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