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宗山
光阴似箭,三年的枝柴,五年的椽,七年的矿柱,十年的檩。二十多年了,三棵泡桐长得这般高——它的枝叶伸过四层楼房;它长得这般粗——两个大人合抱不拢,根深叶茂!这么挺拔,这么笔直,这么苍劲,这么伟岸!每天望见它,每次靠近它,都令我激动得不能自已,我想唱歌,我想作画,我想……
在婉约旖旎的春天,腊月的梅花早凋谢了。早春二月的杏花烟雨,阳春三月的桃李芬芳,暮春四月玉兰樱花的绽笑,三棵泡桐群芳阅尽,不争春、不竞艳,依然不花不叶,含苞待放。在清明节后,在牡丹、榴花开放的前几天,桐花象蝶出茧房,一朵、两朵,两三天竟落满枝头。桐花圆锥花序,花冠紫色,色彩斑斓,令人心醉。它的花色,蓝中有白,白中带蓝,紫中渗红,红中透紫。桐花没有绿叶配,整个树冠形成一个大花团。晨曦暮霭中,远眺,三棵泡桐上空悄然飘浮着一层层轻纱般的雾缦,又象一缕缕淡淡的紫烟,缓缓地舒展,似动非动,朦朦胧胧,在霞光笼罩下,愈发使人感到神秘。三树桐花,像天河里飘落的霓裳,像仙山拂来的祥云,像琼阁升腾的紫气——紫气东来,吉祥如意,我触景生情,心中感叹。近看桐花,风姿似榕花,气质胜玉兰,“取来桃花一缕色,借来牵牛三分形”。花团似锦,累累叠叠,郁郁繁繁,密密麻麻,淋淋漓漓。花絮垂吊,一朵朵,一串串像喇叭;一嘟噜,一嘟噜,像葡萄;一丛丛,一簇簇,像淌着蜜的蜂房——但它从不招蜂引蝶。
凌霜叶色重,一任秋风染。金秋,那是收获的季节。手掌大小的心形桐叶,墨绿透着黑,显得厚重、沉实,长圆形的蒴果,淡褐泛着黄,一爪一爪的,像那熟透了的沙枣。晚秋,经风,经霜,桐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有的变褐,随着桐枝在秋风中摇曳翻飞,掩卷沉思,听着窗外桐叶在秋风中互相拍打的声音,“哗、哗、哗”,竟像人群的笑声,“啪、啪、啪”,又像远处传来的千百人的掌声。临窗望去,桐叶在秋风中飘落,一叶、两叶、三片、五片……翻腾着,飞旋着,像飞舞的蝴蝶,像传向远方的捷报,像寄给心上人的诗笺!
啊,窗外泡桐,一枝一叶总关情!
最难忘的是那一年的冬日。那场意外之后的几天,这里听不到往日雄浑喧闹的机器隆隆声,厂区沉寂得令人悚然。我焦躁,我彷徨,急切地来到泡桐旁。它的躯杆黝黑而挺拔,如铁雕钢铸,冷峻而威严。在这个多雪严寒的冬天,傲然屹立,孕育着来年新的花蕾。我不自觉地挺直了脊梁。“呜——嗡——”,桐枝在风雨中呼号。不,这不是风声,这不是哭声,而是悠远的钟声长鸣!窗外泡桐它竟然具备了这方人的人格、信念和力量!
啊,窗外泡桐,我望过黄山的松,见过钻天的杉,寻访过稀有的银杏,抚摸过黄帝陵的轩辕柏,印象最深的,难以忘却的竟是你!
为什么?为什么我这样钟情于你?
钟情你,是因为当年焦裕禄把你栽种在兰考的大地上,也栽种在了我幼小的心灵上……
钟情你的生存能力,速生、宜旱宜涝,抗风固沙!
钟情你的人格品德,笔直、坚韧、忠诚!
钟情你的精神力量,向上、挺拔、伟岸!
钟情你脚踏实地,根深叶茂,吸取天地之精华,默默地自我壮大!
啊,窗外泡桐,在我搁笔的瞬间,窗外的大喇叭传来歌手田震略带沙哑而又有磁性的歌声,你听
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好大一棵树,任你狂风呼/绿叶中留下多少故事,有乐也有苦/欢乐你不笑,痛苦你不哭/撒给大地多少绿荫,那是爱的音符/风是你的歌,云是你脚步/无论白天和黑夜,都为人类造福/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