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破冰之旅“梦神信神”的诞生
神信辖1个营业部、14个信用社、20个信用分社、100个信用业务代办站,在册正式职工175名,担负着全县城乡群众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的信贷服务工作。
截至2005年4月30日,神信各项存款余额达23.9亿元,贷款余额为15.1亿元,在神木县金融市场占有份额达到34.8%。
1999年4月,摆在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的是令人发愁的局面,联社不仅为资产质量不高、支付困难而困扰,更为人心涣散、士气低落而风雨飘摇,这个联系全县农民群众的“金融纽带”一度跌入了发展的最低谷:存款连续下降,出现支付风险,8个信用社动用了存款准备金,投资1200万元的联社办公大楼囿于资金的困扰,也被迫停工;资产质量差,不良贷款占比高达25%;亏损面大,23个信用社有18个亏损,亏损面达72%,历年累计亏损挂帐1084万元,资不抵债信用社11个,资不抵债额444万元,职工迷茫,干部困惑,李玉强更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番深思熟虑后,他们决计靠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打开冰封的局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与反复研究论证,他们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开始稳步实施自加压力的宏伟蓝图:一年保稳定、二年打基础、三年求发展、四年谋突破、五年铸辉煌,以改革管理体制、完善经营机制为突破口,开始了神信艰难的破冰之旅。
新领导班子首先从解决支付问题,促使业务恢复正常入手,动员全体职工利用两个月时间吸收存款800万元,清收到、逾期贷款680万元,清收利息220万元。短短3个月后便解决了支付困难,被县人民银行认定为已步入良性发展阶段,8个月后停工的联社办公大楼也得以顺利复工。
开局良好,无疑给神信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紧接着,他们以清收职工“三违”责任贷款为突破口,促进不良贷款的大面积回收,燃起了神信绝地反击的第二把火。到1999年7月为止,全县信用社153名职工中有87人涉及“三违”贷款,金额683万元,为整体不良贷款的清收设置了障碍。对此,他们制定了职工“三违”贷款清收与工资挂钩的考核办法,并首先督促联社职工清收自身“三违”贷款,做到“门前清”,然后号召全县职工大面积清收。4年后的2003年7月,95%的职工收清了自己的“三违”贷款,收回金额660万元。
截至2005年3月,累计收回不良贷款9803万元,不良贷款占比由1999年3月的25%下降为2005年3月的3.2%,下降21.8个百分点。
随后,他们又抓住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多管齐下,叫响神信金融产品与服务品牌,使全体职工树立起“存款立社”的经营新理念,不断充实壮大资金实力,为日后神信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变革,神信的存款由1999年3月的1.6亿元一跃攀升至2005年4月的23.9亿元。
至此,经过5年破冰之旅,神信创造了一个令业界惊叹不已的“神信神话”。
“大变法”神信做大、做强的“发动机”
追根溯源,神信之所以能够取得今日的非凡业绩,一场自上而下、伤筋动骨的“大变法”就不能不被提及。为使神信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自上任始李玉强便经常说,“我们要向管理要业绩,要效益”。
为了使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依,避免人治引起的随意性和无序性,神信提出“制度高于一切,信用社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将联社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每个人均纳入管理范畴,制定了综合管理、信贷管理、财务管理、监审保卫四大类27项规章制度。
在制度管理方面,突出一个“严”字。李玉强常说,要求职工做到的,社主任和科长首先要做到……要求副主任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他说到做到,坚持思想上高格调,行动上高姿态,工作上高标准。市场调查深入一线,战略方案亲自策划;实施计划亲自督战,工作不力主动受罚。
期间,领导层和中层在清收“三违”责任贷款当中,有的自己垫付了几万元,有的被处罚4000多元。基层社主任因发放违规贷款,曾先后有3人在大会上做检查,认识错误。领导一颗星,群众盏盏灯,在领导层的感召下,全体员工树立起比学赶超,力争上游的良好工作氛围。
在激励机制上,突出一个“勤”字。为了解决员工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神信走出“官本位”怪圈,逐年修改完善经营责任制考核办法,逐步推行管理体制改革,为基层社创造自立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平台,并将经营权逐步下放到基层社,联社对其实行经营目标责任制考核,将职工的工资与存款增长额、营业收入额,以及逾期、“两呆”贷款下降额等6项经营指标挂钩考核,打破社与社之间的“大锅饭”,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而联社领导一班人则把主要精力放在战略谋划、制度建设、财务管理和监督检查上,一改过去垂直型集体管理体制,形成了以联社为管理中心、基层信用社为经营中心的管理体制,从而激发了信用社的经营活力,提高了经营效率。
责任制的落实,效果立竿见影。如城区内某分社四季得分仅为42分,而且贷款管理偏松,不良贷款占比高,李玉强主任当机立断,将该分社主任予以免职,他说,“对这种耽误事业发展的主任决不能心慈手软”。
在收入凭贡献、收入看效益的格局下,神信出现了主动找饭吃的局面,员工的收入也由此拉开了差距,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数倍以上,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新班子履新以来,神信在理顺机制、体制和管理关系后,对干部人事制度也进行了一番触动。干部的使用、调整、提拔,依据“德、能、勤、绩”的标准,按“以德为先、以能入围、以绩取胜”的原则进行实施。逐步推行竞聘上岗,推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2004年,共调整社主任5名,年底,又将4个社的主任进行公开竞聘上岗,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用人机制。
神信不仅会管人、会用人,更会关心人。为了凝聚人心,他们始终与职工将心换心。联社加强“五小”建设,花少钱办实事,办起了职工灶,免费供应,解决了未成家的年轻人的“衣食”之忧,逢年过节慰问离休职工等,使职工无不感受到信合大家庭的温暖,不断涌现了杨文芳、杨利平、樊双萍等先进个人,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不畏艰苦、一丝不苟的精神激励了神信人。秧歌比赛和文艺汇演使企业文化日渐浓厚……
服务“三农”神信发展的新路子
在县域经济结构中,神木县农业、工业、商业三产比重为5:56:39,很显然农业生产力水平偏低,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近两年,县委、县政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正逐步突破这一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他们深入农村基层,不辱使命,勇挑重担,立足“三农”,服务“三农”,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全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6.3亿元中,“三农”贷款4.5亿元,占比71%。截至2004年末,建立农户经济档案36745个,占神木农村总户数60.8%,评定信用村28个,信用户28200户,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3.7亿元。
同时,在普遍支持“三农”的基础上,对一些专业户和技术含量较高的示范性项目重点给予支持,2004年配套县政府向3个奶牛基地和3个肉牛基地放款8100万元。其中向中鸡镇3个奶牛基地贷款1580万元,使该镇奶牛存栏数达702头,“公司+基地+农户”的项目发展势态看好;向乔岔滩、太和寨、花石崖3个乡镇代理发放肉牛贷款652万元,沿黄河4乡镇发放红枣深加工贷款900万元,使农民的收入增加,信用社的业务成倍翻番,信贷支农的作用发挥得越来越明显,使受益农民与农村信用社建立起了真正的鱼水关系。为此,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不仅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和称赞,而且连续三年荣获县政府“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成绩显著奖”。
在结算方式不畅、通存通兑不行、电算化水平不高的先天缺陷制约下,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的服务必须先人一筹”。当其他商业银行垂青于工业、商业和重点项目时,神信却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树立起靠支农树形象、靠支农降风险、靠支农增效益、靠支农求发展的经营思路。
在支农中,李玉强着重突出一个“早”字,即早安排、早布置,做到支农不适时机、不误农时。2004年春天,他在下乡中发现一信用社主任在支农旺季私自回家10多天,还要请假走亲戚,便当机立断,将这名主任予以免职,凸现其“铁碗”的一面。
服务 神信未来发展的“法宝”
神木县是一个工业大县,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分足鼎立,在神木这块热土上设立9个支行,加上邮政储蓄、信用联社县级金融机构多达11家、分支机构66个,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而神信的硬件设施不如别人、电子化水平低、服务手段相对落后,以及结算渠道不够畅通等,无疑又使他们在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如何在这块炙手可热的地盘上分得一杯羹,自是成为了神信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我们扬长避短,在优化服务上大做特做文章,用真诚的服务赢得客户、赢得市场。”李主任深有感触地说。一是农村所有网点没有上、下班时间,坚持顾客随到随办;城区、矿区、开发区网点坚持全天上班,节假日照常营业,为客户办理业务提供一切方便。二是开展上门服务。每到春耕季节,信贷人员“背包”下乡,送贷上门,及时解决农户春耕时节的资金需求,占领农村金融市场;城区、矿区、开发区的社坚持常年上门揽存款。并且各社都建立了固定的客户网,定时上门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为了争取新客户,“很多同志不惜‘跑断腿,磨破嘴’,主动上门服务。”说到此,李主任还特地举例讲了一件兴城社主任为争取某单位开户、吸收存款1000多万元的感人事迹。
近年来,神木民营经济增长势头迅猛,成为神木经济新的增长点。对此,李主任介绍说,为了把这些客户吸引过来,我们每年拿出800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对选准的项目和贷户,我们加快办理贷款手续的速度,一般在7个工作日内便完成审批发放,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纷纷主动与我们建立信贷关系,2004年底在全县信用社开户存款的中小企业和私营业主有3200多户,存款金额3.4亿元,成为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新的增长点,使我县农村信用社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2004年底各项存款额占全县各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25.1%,净增额占全县金融机构当年竞争额的38%,名列全县各金融机构之首。
从五年前的濒临绝境,到铸就今日的辉煌,神信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片艳阳天;而期间所有神信人所为之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更是浇铸造就了今日的一匹信合“骏马”。
刚刚过去的2005年3月16日,神木县农村合作银行创立,神信人又一次踏上了创业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