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邹理
买了新房,房子宽敞漂亮,惟一的缺陷是小区还在建设和完善中,物业管理跟不上,偶尔在光天化日之下发生入室偷窃的现象,让人防不胜防。于是,我将乡下的父母接进城,一来让他们享点清福,二来让他们看守门户。
住在我对门的邻居是某单位的一位领导。他每天出门进门,都有小车接送。我从搬来那一天起,到现在快一年了,算来还只和他照了两三次面。平日里各人忙各人的工作,并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即便在楼道里见了面,也只礼节性地打个招呼点下头。
父亲搬来后,过不惯这种封闭式的“笼子”生活。在乡下当了多年村长的父亲多次对我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呐!”他几次提出要到对门去串门,改善一下邻里关系。而我不赞同,人家是领导,和他交往的人很多,你平白无故地何必拿热脸往人家的冷屁股上贴!父亲听了我的话,只好无奈地摇了摇头。
一天下午,我下班回家,听见对门传来激烈的喧哗吵闹声,父亲告诉我,下午四点钟的时候,有人开锁撬门闯入了邻居房里,搬走了价值数万元的家什和金银手饰。我听了心里一怔,这蟊贼真是吃了豹子胆,大白天不怕被人撞见。过了一会儿,父亲又自责地说:“其实,这也怪我啊!”我一听吓得差点跳起来,说:“这东西又不是你偷的,怎能怪你呢?”
原来,这天下午,父亲散步回家,进门的时候,他看见一个年轻人正在摆弄邻居家的防盗门。父亲和邻居从不相识,所以就没太在意,还以为是邻居的儿子,忘带钥匙了。
父亲坐在沙发上,又和我提起了小区的邻里关系,“咱们乡下的大门一天到晚都是敞开的,但很少发生东西被偷的现象。平日里,大伙不管有事还是没事,都喜欢你来我家我去你家,彼此都很熟,互相帮点忙、照看一下门户,那是太平常不过的事……”
第二天,父亲写了一张“以德相邻、互帮互助”的条幅,贴在过往的楼道间。这天夜里,邻居突然登门造访,还给父亲提了两瓶好酒。两家子围坐一块互相嘘寒又问暖,情同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聊到大半夜。此后,从前的陌生邻居,成了我的朋友和兄长。
说来也怪,打这以后,我们这栋楼,再也没发生过偷盗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