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近龙钢集团西安轧钢厂的加热炉,远远几十米就感到了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一台燃烧的炉子温度接近1200度,车间里至少有28台这样的炉子,火炉边上,刚出炉的钢材通体火红,外来者夏天的单衣抵御不住热浪的侵袭,裸露的胳膊腿感到火辣辣的热,再看正在加热炉边操作的焦火工李杰和他的工友,却是一身秋装打扮,长袖棉毛衫和长裤在身,袖口紧扣,脚蹬劳保棉皮鞋,浑身上下捂得严实。看着记者热得窘迫,李杰笑着说早已习惯了。
李杰在车间已干了两年多,是个老师傅了。李杰说刚到这个岗位上真有点不适应,幸亏有师傅带着,在岗位上“交了一些学费”才慢慢学出名堂。焦火工最注重的是经验,干久了,凭着眼力就能判断出温度是否正常,烧嘴是否结焦,并能在第一时间排除,减少废品。说到热,李杰说,每年的劳保用品、防暑降温品早早就发了,在一线高温岗位工作还有津贴,热也不算啥咧,工作间隙,他就是想回外地的家看看。
西安轧钢厂厂长郗九生对记者说,西轧的产量几乎占集团产量的三分之一。职工的生产条件好坏关系重大。往年夏天,有的车间温度达到了50度左右。今年,在能加装风机的车间装了风机,继续把可乐等防暑降温品送到车间。为了确保高温岗位职工不中暑,厂里还建立了联保互保制度,班前会发降温药品,由班长监督上班职工服用。在班职工相互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郗九生说,关爱职工要表现在行动上。现在有的小轧钢厂给技术工人动辄一万多元的月薪,西轧只有两千多,技术员工却很少流动到私有小企业,他认为,防暑降温这些小事只是赢得了人心,在照顾家属就业等大事上为职工分忧才是让职工安心工作的动力所在。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