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毕业生与职业岗位的“零对接”

2023年10月04日

陕西省咸阳纺织工业学校是一所集中职、高职为一体,工、文、艺术并举的陕西省纺织职业教育基地。学校始终坚持“以德治校”的办学方针和“与就业岗位零距离”的质量方针,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拓宽办学思路,走在了职教改革的前列。

如今的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面临着优胜劣汰的考验,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企业站稳脚跟,求得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希望学校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纺校作为一所职业学校,也积极探索着如何才能培养出能“适销对路”的人才,实现毕业生与职业岗位“零对接”,以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经过不断摸索,纺校认识到,职业技术教育只有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才能真正达到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

在省教育厅和省纺织总公司的帮助下,通过校企联合办学的方式,于1997年成立了陕西纺织职业教育理事会,突破了传统的员工培训、建立实习基地、咨询服务等模式,实质性地为企业培养中高层管理人员,实施“定单式教育”,为企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生产经营管理专门人才。理事会由省纺织工业总公司主管领导担任理事长,吸纳省纺织系统各企事业单位的厂长、书记或主管劳资的领导为理事会成员,组成了一个集管理、培养、培训、使用为一体的联席机构。在理事会运作的几年来,为纺校的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就业指导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理事会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出谋划策,提供咨询。在新专业的开设上,理事会先后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分别对机电技术应用、美术教育等新专业的设置进行了可行性论证,为开设新的专业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新开设的服装表演专业,首届学生还没有毕业,就有许多企业要和学生签订就业意向。在老专业的改造方面,他们从分析纺织工业现状入手,预测纺织工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认为纺织专业是传统专业,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专业设置面窄、适应市场能力差,急需改造。在理事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将原来的棉纺、棉织、毛纺、毛织等老专业改造成了适应面宽、综合能力强的纺织工艺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既可从事棉纺、棉织,又可从事毛纺、毛织,增强了适应能力,也受到了企业的欢迎。在实践教学上,各理事单位也给予大力支持。各企业抽出厂里的技术骨干和操作能手对学生开展“手把手”的帮交活动,使学生很快掌握操作要领,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纺校还建立了教学科研基地,实施“订单式教育”。先后在9个大型纺织服装企业,浙江平湖、广东佛山建立了校外产教研实训基地,实施“订单式教育”。几年来,为企业培养中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2000余人。

现在的纺校已经与企业之间建立起了“人才需求——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需求”的良性循环机制。事实证明了,采取职业教育理事会的形式,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密切校企关系,使培养的学生与职业岗位“零对接”,为纺校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实习生 蒲婧怡

上篇:微弱一支烛 照亮一片天
下篇:九所高校在陕招收西藏定向生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5/6/20050620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06/20/23503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