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百姓看病吃药的两条消息被披露后,各界反应非常强烈。一个是国家发改委称,6月将出台高达60%幅度的药品降价方案;而另一个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表示,卫生部已经基本决定,要取消医院15%的药品加价。
与两个方案密切相关的是药厂和医院。据悉,方案一经提出,国内24家医药协会马上联名上书国务院,希望发改委重新考虑降价幅度,而韩启德透露的即将出台取消医院药品加价的政策,也同样引起医院的强烈反应。
据了解,发改委的降价方案早在4月底就开始向相关单位征求意见。按照发改委原来的安排,这个降价方案在5月底公布,6月正式实施。本次降价将涉及16种抗生素和6种新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降幅平均高达60%,其中个别品种的降幅将达到93%。如果该降价方案被通过,将是历次药品降价中幅度最高的一次。
但“五一”过后,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中药协会4家全国性行业协会和20个省市的地方协会在天津商讨,决定集体上书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求将降价幅度控制在20%以内。
他们认为,药品降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具体表现在财政补贴不到位、医疗机构以药补医、高折扣与高回扣为主的药品推销机制才是看病贵的根本原因;仅以“出厂价低”为依据制定降价方案,在现行体制下不尽合理。
同时,医院药品价格要降低也引起了制药企业的高度紧张。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统计显示,我国现有近4000家制药企业,大多靠仿制药品来压缩成本。连国内制药行业的龙头企业华北制药、新华制药等,2004年盈利均出现下滑。
面对医药企业如此强烈的反应,发改委不得不再次对原方案进行修改。有消息称,6月2日在宜昌召开的物价会议上,国家发改委称将推迟出台此次的降价计划。有专家认为,其结果最终是,原来60%的幅度肯定要降低。 (尹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