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话说寺庵庙观

2023年10月04日

寺的称呼,西汉前指的是宫廷的侍卫人员,以后侍人的官署亦称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大理寺是中央的审判机关,太常寺则是为掌管祭庙祀仪的部门,相当于现在的政府宗教部门。西汉建立了“三公九卿寺”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之为“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汉代时,九卿中的鸿胪卿,职掌布达皇命,应对宾客,其官署即“鸿胪寺”,大致相当于后来的礼宾司。据传,东汉汉明帝永平年间,天竺大月氏迦叶摩腾等僧人以白马驮经来我国传播佛教,最初住在河南洛阳的“鸿胪寺”(现白马寺),译佛经四十二章。后来寺就成了僧人的通称。梵语中的寺叫僧迦蓝摩,意是僧众所住的建筑,而逐步成了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庵,古时是一种小草屋,即所谓的“结草为庵”。旧时文人的书斋亦称“庵”,如“老学庵”、“影梅庵”。汉代后有些地方开始建一些佛教尼姑居住的庵堂,于是庵也就成了信佛女子出家当尼姑诵经做佛事的专用建筑名称了。但普陀山与其它地方不同,称庵的建筑不一定是住尼姑的,如大乘庵、隐秀庵、紫竹林庵、西方庵等多数庵堂都是住和尚的。

庙,是古代供祀祖宗的地方,很早以前,我国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古时我国有“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之说。“太庙”是帝王的祖庙,其他凡有官职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庙”。汉代以后,渐与原始的神社(土地庙)混为一起,蜕变成了阴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渎、地望城池之神社。而庙中所建“尸主”大多有名姓可查,如上海城隍庙“尸主”为元末明初“东海名士”秦裕伯。庙也是作为祭鬼神的场所,还常用来敕封、追怀文人武士,如文庙——孔子庙,武庙——关羽庙等。

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据史载,自汉武帝造“延寿观”后,当时在我国建“观”迎仙蔚然成风。相传最早住进皇家“观”中的道士是汉朝的汪仲都。因他治好了汉元帝的难治之症而被招进皇宫内的“昆明观”的。从此,道教徒为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称之为“观”。在上海方斜路上的“白云观”就是一座流传下来的道观。

总之,寺、庵、庙、观各有区别,不能通称为佛教建筑,否则,不仅会闹出笑话,曲解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而且还会影响服务质量和导游本人的形象。

(姬有文)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上海律师薪酬调查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5/6/20050628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06/28/23532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