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西变公司来说,去年至今国际有色金属行业的涨价,可以说是他们面临的最大的一场危机。业内人士都知道,一台变压器成本中,硅钢片就占了70%。而硅钢片“打着滚”两三倍地上涨,但变压器成品价却没有涨多少,根本赶不上原材料的涨价速度。这就是说,变压器行业要承担着巨大的亏损进行生产。由于西变公司的订单大都是半年乃至一年前签订的,只能按原价履行合同。而这一涨,西变的成本就多了2个亿。在许多同行宁可违约也要停产的情况下,西变人却咬紧牙关坚持:“作为全行业唯一的中央直属企业和输变电行业的骨干企业,我们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公司,要直面严峻的挑战!”
以“省”挖潜
面对硅钢片行情一路涨升,西变公司虽然也在下功夫降低材料消耗,从“省”上挖潜,但有一个铁的原则毫不动摇,那就是绝不降低材料品质。
面对原材料价格一路狂飙,西变人摒弃了原先“家大业大,浪费一点无所谓”的旧观念,从材料进厂开始,到生产过程,再到物流管理,每一个环节都精打细算,不多花一分钱。为了使硅钢片做到物尽其用,公司用料管理处会同设计人员一起,对传统的单台产品下料方式进行了技术创新,采用多台产品综合套裁,即用“大产品套小产品”的下料方式来提高硅钢片利用率,减少了原材料的投放及料头料尾的浪费。在生产任务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硅钢片多台套裁给本来就肩负生产重压的操作者又增加了负担。在许多职工不理解的情况下,西变公司以科学的数据向大家说明:多台套裁多投入的人工成本远远小于多台套裁所节省的硅钢片材料成本。在科学的数据面前,职工们心服口服。从去年至今,公司硅钢片利用率从70%提升到90%,节约资金上千万元。
以长补短
俗话说,堤内损失堤外补。在普通电力变压器亏损严重的情况下,西变公司竭力避开恶性竞争的旋涡,以高品质的特色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他们加大了在国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直流产品——换流变压器以及在国内市场处于独一无二地位的拳头产品——电抗器的生产产量,以优良的产品质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换流变压器是直流输电最关键设备,其核心技术一直被瑞典、德国、日本等为数不多的国外几家大公司垄断。在三峡工程建设中,西变公司已为成功投运的“三常”线和“三广”线直流输电工程提供了十余台关键设备,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
创新为动力
困境中,西变公司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今年3月份,该公司为我国第一条75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线路西北电网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研制了关键设备,3台国内电压等级最高、单相容量最大的单相自耦电力变压器——50万千伏安/750千伏电力变压器产品顺利通过出厂试验,胜利完成我国超高压大容量变压器的国产化任务;今年4月份,公司又为三峡至上海±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制造的首台29.75万kVA/500kV换流变压器顺利通过出厂试验,各项性能指标完全满足技术协议要求,为直流输电关键设备国产化做出了贡献。西变公司“精雕细琢铸精品”的战略,不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也赢得了用户的信任,取得了可观的收益,同时,也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原材料涨价的风潮目前仍看不到尽头,但西变总经理杨宝林充满信心地说:“我们企业正在渡过难关。一方面,国际原材料价格目前已达到了历史最高位,上升的空间不会很大。一方面,我们企业订单不断,新订单的订价根据原材料的价格进行了相应调整,不会再亏本生产了。更为重要的是,在无情的市场经济中,我们经受了考验,赢得了信任,更赢得了市场,学会了成长。”
李艳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