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再喊一声救救孩子

2023年10月02日

·朱碧波·

快放暑假了,社会上各种名目繁多的针对小学生的培训班也红火了起来。每天下午,当我站在学校门口等候接上二年级的女儿回家时,各种培训班的招生宣传单便像雪片一般地向我手里飞来,每当这时,我的耳畔就会响起鲁迅先生当年沉痛的呐喊:救救孩子!

看着眼前沉甸甸的书包压着孩子们稚嫩的双肩,再想到他们回家还要做永远也做不完的家庭作业,周末两天又要奔波穿行于各种培训班,我心里就一阵阵惊悸,孩子们何曾体会到童年的快乐无忧,他们在学校、家长及社会力量的重重逼压下,快变成学习机器了。他们的大脑也成了知识的容器,家长们拿来英语、作文、书法、绘画等等,一古脑往孩子的大脑里塞,生怕由于自己的不尽心而耽误了孩子的美好前程,可怜的家长,可怜的孩子。

有一个问题我始终搞不明白,那就是,既然学校本就开设了各门课程,家长为何还要将孩子送往各种培训班呢?如果孩子在某方面确实有天份特长,兴趣所至,将其送进培训班,多学习一些,倒也无可厚非,可据我平日观察到的情况,却绝非如此。

在接女儿的学校门口,周五下午我遇见一位女儿的同学,她的母亲告诉她,明天要上作文课,还要上英语,结果孩子一听就大喊:“我不上,我讨厌上课,我要玩!”我的一位亲戚给上小学的女儿报了钢琴和英语班,为此不惜血本买了钢琴,可几年下来,孩子英语成绩没有任何提高,钢琴也弹得一团糟,更让人耽心是,孩子整天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疲劳状态,白天无精打采,夜里恶梦不断,她曾告诉我,她其实最想要的就是美美地睡上一觉。去年,西安北郊一初二女生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下,又被父母强迫着上各种培训班,最后竟精神恍惚,差点跳楼自杀,待看过医生后,父母才后悔不迭,然而,他们恐怕再也见不到原先那个活泼可爱的女儿了。

尽管如此,绝大多数家长仍深信不疑地认为,培训班一定要上,在校学的那点东西怎么够考试用,现在学不好,将来怎么考重点中学,再以后怎么考重点大学,玩,那多浪费时间呀,有时间还不如抓紧学点“知识”呢。有新闻报道说,有的父母为给孩子报名上培训班,夜里自带铺盖,露宿在培训班门前排队报名!曹雪芹老先生说:痴心父母古来多,看来岂至“古来”,现在的父母“痴”得更加厉害无比。

社会上的培训机构要的是经济效益,父母要的是孩子的美好前程,老师要的是考试成绩,三者一拍即合,只是苦了孩子。小小年纪要肩负起这么多使命,孩子们自然沦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哪里还能找到素质教育的影子?

让我们将眼光放远一点,看看国外的情况。在新加坡,小学生只上半天课,剩下半天完全是玩。几年前,一位从日本转学回西安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她没想到国内学校上这么多课,还要做这么多作业,她简直受不了。记者问,那日本怎样学习上课,这位小女孩干脆地说:“上什么课,都是玩呗!”玩,是孩子的天性,也不见得就不是学习,现在的父母可能早已忘了自己童年时快乐玩耍的情形,为了生存,他们要匆匆上班,拼命赚钱。他们早已领悟到了生存之艰辛,为了将来让孩子们不像他们那样活,抓紧孩子的学习就成了当务之急。可孩子毕竟是孩子,有多少父母能和孩子坐在一起,像朋友似的平等对话交流,继而设身处地地替孩子们想过?

当然,并不是每个家长都如上述这般强迫孩子超负荷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我的一位朋友曾过激地说:“我的孩子就是有达芬奇的天份,我也不会送她去学画。”另一位则这样解释什么是奥数,他说:“奥数就是咱们上学时所说的偏题、怪题、难题是也。”这一解释让人恍然大悟,难怪一位陪孩子上奥数者厉声斥责道:“该死的奥数!”

行文到此,读者诸君恐怕也该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学习那么好,可走上社会后,真正成才者寥若辰星。重智商,轻情商,已成大家的误区。孩子的成绩单并不代表一切,这里奉劝家长朋友们,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给孩子思想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因为,我们这些自视高明的成年人,其实并不比孩子聪明多少。

上篇:时事点评
下篇:宽容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5/7/20050701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07/01/22666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