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能力差
自2000年以来,伴随着纺织业的大幅度回升,纺织行业也连创好业绩,棉纺织、针织、麻纺织、丝绸等产量实现大幅增长。在国产纺织产品出口增长的同时,进口增长更快,且集中在高端产品上,进出口逆差加大。认真分析不难发现,我们在技术含量高的印染、化纤等产量有限,难以同国外产品竞争,有限的销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国家对纺织行业技改政策形成的。短期的繁荣难以掩盖技术落后的现实,研发能力是陕西乃至中国纺织发展心中的痛。如何抵抗国外及东南沿海先进纺织的冲击?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是永恒的主题。显然,如果没有点真功夫,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己研制开发的产品,我们就无法取得竞争优势,而只能处于一种听命于人的可怜境地。
那么,陕西纺织业如何发展?做为支柱产业的纺织业又如何变纺织生产大省为纺织生产强省。短时期内,陕西纺织能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吗?纺织如何才能获得自主开发能力?值得我们深思。不可否认,研发能力是纺织产业链高端和附加值较高的部分,但一些专家认为,陕西纺织并不是有了研发能力就有了一切。研发能力必须与加工制造、销售服务、采购等其他环节有机结合,才能形成现实的竞争力。所以,研发能力特别是高水平研发能力的形成,前提条件是企业要有很好的综合素质。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纺织在引进先进技术方面,经历了进口、散件组装、引进技术和规模生产、趋于成熟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也是“自主”研发能力逐步成长的过程,目前纺织业仍处于兼有引进技术、部分组装,规模生产时期,有些产品已经进入自主研发或者说向自主研发过渡时期。业内人士认为,我们可以对研发能力非常重视,但研发能力的形成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遵循发展规律。没有人否认,陕西需要提高研发能力,而且要快速发展;但更重要,也更实际的是,将更大的精力放在良好的企业构造上,也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而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素质。改革和推进现代企业制度与管理密切相关。经济学家指出:中国已进入一个与管理相结合的改革和与改革相结合的管理的新时期。全面分析国有大中型纺织企业的管理现状后,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除了少数企业管理的某些方面,陕西纺织几十家重点、骨干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近年来未能实现质的飞跃。国有企业的许多通病同样在纺织众多企业中有着明显的表现,这是我们不容回避的事实,这也增添了国企改革的紧迫性。近期欧美贸易伙伴同中国在纺织领域的贸易磨擦,也直接影响到陕西纺织业,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由贸易”的残酷性。
综合素质低
陕西纺织企业竞争力不强,究竞症结何在呢?
产品普遍存在质量问题,加工精度差;产品档次低,技术落后,照搬别人产品,缺乏创新;产品配套性差,技术结构,产权结构有待调整;企业管理不规范,陕西纺织企业“国家队”多,基础管理薄弱,原始的粗放管理,经验管理居多;发展投入少,造血机能差,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很弱。(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