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山东公司之所以有很强的竞争力,技术领先固然是个因素,更重要的在于它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因为,纺织业总体上属于技术成熟的产业,虽然新技术不断出现,但都是“锦上添花”。技术尽管是陕西纺织心中的痛,但非发展的首要瓶颈。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是纺织产品的发展趋势,控制系统是自动化、智能化的关键,电子控制系统的质量和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纺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上接一版)山东公司之所以有很强的竞争力,技术领先固然是个因素,更重要的在于它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因为,纺织业总体上属于技术成熟的产业,虽然新技术不断出现,但都是“锦上添花”。技术尽管是陕西纺织心中的痛,但非发展的首要瓶颈。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是纺织产品的发展趋势,控制系统是自动化、智能化的关键,电子控制系统的质量和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纺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现代工业分工日益细化的背景下,陕西纺织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它行业和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行业,国家工业技术的整体发展对纺机整体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综合素质差在产品上的一个直接表现就是可靠性差。比如陕西纺机,有资料表明,国产设备与同类进口设备比较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多数低3~5倍。现实无不昭示我们,国产纺机设备——纺织企业想说爱你不容易。
中国纺织机械器材行业协会从今年起在全行业开展“提升纺织机械产品可靠性”活动,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提高企业综合素质的紧迫性。
多年来,国家投入巨资,扶持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但由于体制上、管理上的漏洞和其他原因,陕西纺织企业始终没能增强“体质”,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不少企业资不抵债,许多中小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现实的经验和教训都表明,陕西纺织企业最缺乏的还是“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已成为陕西纺织发展的软骨病。人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体制的制约,各种主客观因素或具体条件的限制,纺织科研人员的聪明才智远未发挥出来。企业吸引人才的能力不断降低,不仅许多人才流失,就连重点大学毕业生也不愿到国有企业工作。
对陕西纺织界来说,在“狼”已经入室的时候,要想“与狼共舞”,最现实、最主要的工作还是改革和改制,形成良好的企业综合素质。
有识之士认为:如果陕西纺织企业,能够在改革改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即使技术相对落后,至少在国内市场也有竞争力。综合素质提高了,企业在技术进步上也就有了好的基础和机制。事实上,制约省内纺织企业研发、生产及其他能力的,并不是开放政策和国外公司的进入,而主要是企业自身的缺陷。在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跋涉中,我们已经深感其艰难,但陕西纺织需要前行,还需要付出更多更加艰辛的努力。
刘意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