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促进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

——访陕西省国防科工委主任秦正

2023年10月02日

编者按

我省是军工大省,军工企业在地方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广泛宣传我省军工企业的改革成就,弘扬军工企业职工几十年如一日为国奉献的精神,让读者更多地了解我省的军工企业,理解军工人,本报从今天起开辟“点击·三秦军工”专栏,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系统地介绍陕西军工企业的情况以及军工企业职工投身改革和建设的不凡业绩。我们热忱欢迎全省军工企业的党委宣传部、企业工会和其它各个方面的同志,积极为本栏目投稿,写自己的企业、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支持我们把这个栏目办好、办活,以服务企业、服务职工。

近日,为办好“点击·三秦军工”专栏,本报记者专程采访了陕西省国防科工委主任秦正,就我省军工企业的现状、军工企业贯彻军民结合方针、军工经济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路和对策等问题,与秦正主任进行了深入交谈。

我省军工行业的现状

秦正主任说,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陕西已形成了一个专业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科研、教学、生产结构相对合理的军工产业体系。陕西军工包括核工业、航天、航空、兵器、船舶和电子等六大行业,具有军工规模大、科技实力雄厚、科技人才密集、技术集成性强、布局相对集中等几大特点,已成为推动陕西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被列为陕西省六大特色经济之一。

实施军民结合方针以来,陕西军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自身技术专长优势,先后开发了包括民用飞机、航天运载工具、制冷设备、新型纺织机械、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化工及民爆产品、能源设备、电子通讯、新型材料等10余类民用产品,形成了具有军工不同行业特色的军民发展格局。我省军工民用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这几年也有较快的发展,但总体上看,民用产业经济总量偏小。现有军工主导民品没有形成规模,支柱民品缺乏竞争力,优势民品没有产业化。军工民品发展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影响了军地经济的融合。在已开发的300多种民品中,年产值上5亿元的只有三个,1亿至5亿元的有十几个,龙头产业少。秦正主任说,我省军工行业有一支二十多万人的、有着光荣传统、能吃苦耐劳、综合素质高、特别能战斗、并为改革做出重大贡献的优秀的职工队伍。几十年来,这支队伍为国家的国防工业建设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是一支值得尊敬与骄傲的队伍。依靠这支队伍,我们不怕改革的各种艰难;依靠这支队伍,我们一定能够创造新的辉煌业绩。

推进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的融合

秦正主任说,陈德铭省长从去年10月到今年5月,先后在省上召开的会议上,11次提到军转民工作的问题,说明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同时也为我省军工经济和地方经济相互协调、相互融入、共同发展带来了机遇。 (下转二版)

上篇:导读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07/12/22692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