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爱心——

在黄河集团涌动

2023年10月02日

7月16日一大早,黄河集团大门口出现了少有的“热闹”。二百余人站在大门口的人行道上翘首等待,正值紧急生产任务的关键时期,职工连星期天都无法正常休息,什么事让黄河人如此步调一致?仔细一瞧,门楣上“黄河集团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现场”几个字诠释了人们烈日下的等待,职工们要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试图挽救黄河中学唯一的特级物理老师马骏的女儿。

马骏和妻子都是黄河中学的骨干教师,女儿是两人乃至黄河集团的骄傲。2002年,马老师的女儿以黄河中学高考状元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在校期间是多个学生社团的负责人,班里的副班长,年年获优秀生奖学金,由于表现突出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然而不幸降临到这个幸福的家庭。今年春节后,孩子确诊患上了白血病在北京住院,马老师闻讯患病在床,妻子请假在京护理尚不知实情的孩子。治疗白血病最有效的办法是骨髓移植,而马老师的亲属当中,没有合适的配型。

马老师女儿患病的消息被黄河中学获悉了,学校领导当即向集团做了汇报。为了挽救小马的生命,展开了一次特殊行动。集团工会7月2日下发了“献爱心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书,制定了捐献方案。3日组织召开工会各分会会议商议细节,7日又派专人去血液中心了解细节,向职工宣讲,消除职工顾虑。集团老总代志军在外出差,叮咛要将捐献活动搞好,宣传部等多部门协作,组织了240余名本企业的志愿者。起初,职工们是本着救助本企业子弟的良好愿望,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陕西管理中心联系后,捐献行为变成了社会公益性,志愿捐献者资料入库后只要有配型合适者,则要依协议无偿捐献。

“来了,来了。”8时半左右,两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血站(西京医院输血科)的采血车停在大门口,这时,等待的人群中,有人打出了一条红底白字的横幅,“救活一个美丽的生命”几个字分外醒目。集团工会办覃小明主任操起小喇叭,要各分会组织好自己的人。烈日下,填写志愿捐献者同意书的桌子前围满了人,采血车前排起了长队。队伍中不断有新加入者,有人是路过,有人刚下了夜班,还有人闻讯打车赶来,小马的同学也从家里跑到现场要求捐献。白雪扬是黄河一车间副主任,记者见到他时,他刚刚献完血,一手压着针眼,蹲在屋檐下喝水,这是他第五次献血。今年51岁的他,获知当日急需AB型血,主动献了400mlAB型血。

10点多,仍然有人排队等候捐献。设计所的几个主管设计师和大伙一样,捂着针眼上班去了。“这件事让我看到了黄河人的凝聚力。”黄河集团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张建忠如是说。黄河中学书记范养生受马骏委托,向黄河职工深深地致意。

本报记者 赵阳

上篇:夏日——心愿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5/7/20050718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07/18/22708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