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以来,西安进入盛夏,阵阵热浪逼得人们不愿迈出房门。然而,西安铁路局体育馆里的6场乒超联赛,观赛的观众几乎场场爆满。如果说,体育馆里有空调设施,那么,观看球赛并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纳凉方式,可是情况却正好相反,没有空调的体育馆内,上千人的吐故和体热,使得馆内远比外面更加闷热,场上运动员挥汗如雨,场下观众个个汗流浃背。热,丝毫不影响球迷们的观战兴趣,他们手里拿着“摆设”的扇子,眸子随球转动,心脏随球跳动,时而叹息,时而欢呼。是什么吸引了人们对乒乓球如此之热情?
有看头!
在第5场比赛时,坐在记者旁边的是一位送变电退休职工,他姓高,一家人都喜欢乒乓球,他和其儿子、儿媳、孙子每场必看。他告诉记者说:从今年的比赛情况看,今年的乒超联赛水平普遍提高,有看头,基本上分不出强队弱队;小将与老将水平悬殊不大,一些国手、老将对付小将也得格外认真,不然就有可能“没面子”。从与他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我们西安乃至陕西有很多具有乒乓情结的人,他们的心中有一种愿望:国外的足球做成了世界超级联赛,篮球做成了NBA,我们中国的乒乓球竞技水平是世界第一,为什么就不能做成“NBA”呢?这一愿望,体现到现实中,就是倾情关注乒超联赛。另一方面,由于这一意识,一旦发现孩子有这方面潜质,立马就开始正规训练,使得介入时的年龄比一些老运动员要早好几年,基本功更为扎实。说到这一话题时,高师傅将自己怀里的一个小孩拥了一拥:“这是我的孙子,还不到5岁,已经练了一年了,再练七八年,你想他是啥水平?”
正规了!
一位在客运段工作的工会干部张先生,是位乒乓球爱好者。他说,前几届的乒超联赛一直通过电视关注着,今年仍是每场必看。他发现,今年的比赛正规了。以前的乒超赛事时间不固定,一遇到全国性赛事,就把乒超联赛放到“二梁上”了,等人家都赛完了,这才把它放下来,松松垮垮,拖拖拉拉,让想看的人搞不清规律,摸不准时间。而今年开赛以来,无论有何赛事,乒超一律不让路。这显示出国家乒羽协会正在将乒超向NBA运作。由于正规了,竞技水平高了,所以觉得在电视上看就不过瘾了,就想到现场来,感受这种现场气氛。
乒乓热悄然涌动
记者在比赛现场了解到,由于近几年来乒超联赛的潜移默化,原来不喜观看的,现在很喜欢看了,原来仅喜欢看的,现在便喜欢打了。与我交谈的高师傅和列车段的赵队长,其单位都有自发的业余乒乓球队,并有球队的章程,规定及固定打球、比赛时间。据他们介绍,有的同志因工作时间不稳定、倒班等,无法参加球队,就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约上三五好友,到一些休闲健身中心的乒乓球馆打上几局;有些人已将乒乓球作为高品味的休闲运动,专门购置了运动衣、乒乓球鞋、乒乓球拍,外出总不忘带这一套行头;还有的人对乒乓球已到了痴迷的程度,别的方面省吃俭用,而一千多元一副乒乓球拍,却非常舍得投入;不少人已是退休职工,他们除了吃饭睡觉,整天就是打球,琢磨球技,问他们为了啥,两个字:喜欢。
本报记者 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