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到银行投保要三思

2023年10月02日

“保障+收益+分红”,这是很多银保产品打出的响亮口号,吸引了很多并不了解保险的人,把它当成“储蓄外带保险”产品加以投资。但到银行买保险有几个陷阱,投资者要格外小心。

银行自己也糊涂

某银行理财柜台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很好,但一张口却让人哭笑不得:“你要买保险是吧?对不起,我们银行是不卖保险的。凡是在银行里边带‘保险’字样的,都是储蓄性质的,就是存钱拿利息,说到底还是储蓄。”还有某代理销售中保康联“财运来”万能型两全保险、国寿分红型两全保险的银行,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个银行保险和储蓄没什么差别,就是支取不方便。”针对以上种种现象,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因为保险公司对银行柜面销售人员培训不力,导致误导消费者的事件频频发生;另一方面也说明现在银行保险的保障功能确实很欠缺,容易让人觉得它只是一款储蓄产品。

高收益吸引投资者

以中保康联财运来两全保险(万能型)5年期为例,其宣传用语是,收益方面:5年期满年均收益率至少3.03%;按月复利计息,收益完全免税;视公司投资绩效,此收益还可能增加。保障方面:意外身故双倍保险金给付。

理财专家分析道,“月复利计息,收益完全免税”实际上是花哨的“诱饵”——3.03%是按单利算出的收益,且所有保险产品的收益均无利息税。该保险收益浮动,但每月不公布结算利率,收益很难预测。在保障方面,仅有两倍于保险费的保障金额,并且条件是“意外身故”,保障功能相当有限。

被退保费“套牢”

2002年底,张小姐去某银行网点存钱,无意中看到了一款银保产品,觉得有银行信用作担保,毫不迟疑就买了下来。

今年张小姐急着用钱,想提前退保,一咨询才知道,退保不仅收益全无,而且还要加收手续费,连本金都难以全额收回。”

理财专家分析道,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并不是银行开发的产品,它是由保险公司开发,利用银行网点和客户资源代销的产品。银行替保险公司卖产品,同时收取手续费,银保双方只是代理关系。所以银行不承担任何信用担保责任。目前大部分银保产品的保障功能是很少的,因此让人觉得更像一个储蓄型产品,但它毕竟不是银行储蓄。所谓的保底收入,其实就是监管部门的预定利率,但如果投资者想提前“赎回”,就只能按照现金价值退保,损失是必然的,这就是它和提前支取也可获得活期利息的银行储蓄的最大区别。 (高改芳)

上篇:7岁:心理发育是个坎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5/7/20050720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07/20/22718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