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煤炭大省的隐痛

——访省煤炭工业局副局长百宏

2023年10月02日

陕西的煤炭总储量占全国第四,探明储量为1600亿吨,居全国第三,渭北是我省煤炭的主要生产地。其中陕北的煤炭又占陕西总资源量的80%。在国家13个大的煤炭基地中,我省占了3个,分别是神东、陕北、黄陇基地。近年来,我省围绕三个基地,开展了三个转化,改变了单纯产煤的旧格局,即煤向电转化、向化工转化、向载能工业转化,煤炭产业成为我省的一大朝阳产业,然而煤炭大省也有着自己的困惑。

浪费严重

最近完成的全国矿产资源回收率调查表明,煤炭资源浪费严重,考虑到问题的严重性,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也在考虑用税收杠杆来调节,拟用回收率和储量来计税,改变按出煤量和销售量计税的方式。

据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副局长白宏介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厚煤层的回采率应达到75%,中厚煤层80%,薄煤层是85%,但在我省,煤炭资源浪费严重,小矿的回采率在20%—30%,国有大矿情况好点,大致在40%—50%。

回采率一般要依据测量结果,根据储量和产量倒算。过去矿上有地测科,也有管储量的,但现在很多矿撤了相应机构,工作无法进行。造成回采率低。资源浪费主要有资金、技术和经济利益上的原因。一般情况下,资源几近枯竭,申请资源很困难的矿和一些合法的小矿井回采率较高,而一些新申请的矿则节约意识淡薄,煤炭管理部门正在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树立节约意识。但经济上的高投入,技术上的制约也是影响回采率的重要因素。一套薄煤层专用的采煤设备,要6000多万元,国有大矿购买都要掂量,何况小矿呢。

白宏表示,要从源头上治理浪费行为,从设计上开始,煤矿投产后要验收,必须要有合格证。有可能增加储量管理处。新开矿井要严把设计关,投产后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回采率。对煤矿实施动态管理,年度核算。建立健全网络体系,和国土资源等部门协同管好煤炭资源。

超采严重

过去建一个150万吨的矿井就算大井,现在,动辄是400万吨、800万吨的矿井,而外界资金的投入,以及淄博矿业集团、兖矿、徐矿等不断进军陕西煤炭开发市场,无疑激发了建井热。超能力生产现象严重。2002年,我省煤炭生产首次突破6000万吨大关,达6100万吨,2003年,达到7000多万吨。去年,陕西核定生产能力的849个矿,核定产量为7056万吨(不包括神东公司),但就在去年,我省六个矿的生产总量就达到了4000万吨。全年849个矿生产煤炭9100万吨,加上神华产量共1.32亿吨,超产2000多万吨。其中陕北生产煤炭4000多万吨,超采一半。最严重的时候,超采129%。

问题颇多

尽管煤炭产量屡创新高,煤炭价格一路走俏,但表面上的繁荣并不代表煤炭产业彻底走出低谷。“1996年、1997年煤炭产业步入低谷,煤矿一直很困难,直到2001年下半年,情况才有好转,因而目前的好形势是恢复性的。”

白宏强调,“过去榆林煤一吨卖20—30元,现在可能达到170—180元/吨,但应看到这是民营矿的好日子,国有矿情况并不是很好。”这几年国有煤矿职工的月平均收入一直低于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去年大约低200—300元。白宏认为,公众对煤矿的关注是好事,但煤矿要真正走向繁荣,需要解决管理体制和职工文化素质以及资源监管等多种问题。目前管理煤炭产业的部门有煤炭工业局、安监局、国土资源厅、环保局、发改委等等部门,有些政策无法实施。人才问题也是影响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收入低,工作环境艰苦等因素影响,人才流失严重,不断发生的事故也严重影响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采煤不可避免要产生沉陷、山体滑坡以及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目前陕北已出现了苗头。有沉陷就要治理,山东有沉陷办公室但我省没有相应的机构。白宏说,对环境的保护在规划时就要考虑,首先要摸清情况。曾经有一个矿的设计能力为120万吨,在井田范围内有水库、河流、村庄等,根本不适宜大规模开采,对环境的威胁也很大,看了设计,他个人认为不合适,当时就否决了。渭北的沉陷等地质环境问题治理相对简单,稳定期在三年以内。神华现在比较注重环境的保护,重视回采率。白宏提请注意“烙烧饼”现象,即在能源紧张和能拉动GDP时就重视煤炭产业,过后就撂在一边。 本报记者 赵阳

上篇:没有了
下篇:洋品牌为何骄横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07/21/22720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