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 范江洲
我小学的后4年,是在“文革”中度过,中学几年,不是“批林批孔”,就是“学工学农”。1975年初,自己便随大流也去了农村插队,3年后,被招到襄渝铁路线大竹园养路工区当了工人。1977年底国家恢复高考后,我考了几回,但都名落孙山。可我没有气馁,业余时间,总还是拿起书本。1981年底,听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要举行首届文科招考,很适合我们这已参加工作的人。次年初,我去安康市文教局报了名。两月后,我以全地区前几名的成绩,顺利地考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高校——电大。
当我到安康电大工作站报名时,才知道在偌大的铁路分局里,仅有我一人考上。记得学校当时的负责人徐老师说,你所在的单位人太少,办不了班;办不了班,就意味着你没法上啊!我当时惊呆了。徐老师开导说,你不必着急,咱们都想点办法……当晚我回到工区,便将我遇到的这一情况,向北京中央电大写了封信。大约过了一个来星期,就收到中央电大负责人方铁校长给我的亲笔回信。信上不仅热切鼓励了我,还说他要帮我联系,我好感动。开学时,徐老师一边向我发书,一边说,学校将你编进某个班里,不过你只有自学,很要吃些苦啊,到时来参加考试就行了。这样我便不能像其他同学可脱产性地学习和接受辅导。在漫长的三个春秋里,每每工余,我便拿起书本用起功。冬天,我双脚踩到灌着热水的瓶子上取暖;夏天,为了防蚊虫叮咬,天再热也在腿上围块厚布,并加班加点攒假,以备考试时用。
就这样,1985年8月底,我学完了规定的24门课程,和当地的近百位同学捧上了红彤彤的电大毕业证书,实现了我成为一个大专生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