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小学、中学“赞助费”、“择校费”逐年攀升已是不争的事实。政府年年禁、学校年年收、家长年年交,也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和游戏“潜规则”。
按照《西安市中小学校(含职业中学)收费标准》的规定,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是不得收取“择校费”的,只有高中可以收取最高标准15000元的择校费。但实际上西安市小学、中学,特别是一些重点小学、中学的择校费、赞助费近几年来一直在收,标准也从数千元一路攀升,最高的已经达到4万元左右。
记者看到,一方面是政府的年年查禁,声色俱厉。比如:“市物价局重申,严禁学校自定标准、超标准、扩大范围以及继续收取已经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对于违反教育收费政策的,物价部门将依据《价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情节严重的移交纠风、监察以及教育主管部门追究领导责任。”
另一方面是学校屡禁不止。教育收费公示牌高挂,但公示牌中规定的要收,公示牌中没有的“赞助费”、“择校费”照收不误。一些名校,家长排着队,能交钱把孩子送进去就是本事,想交钱还进不了这些学校的家长们不得不四处托关系、找门子。政府说,凡未公示的收费项目,家长有权拒交。但对于千方百计想给孩子找个好学校的家长们来说,交还上不了,他们敢拒交吗?他们惟一能做的就是节衣缩食,努力拿出尽可能多的“赞助费”来,把孩子送进尽可能好的学校里面去。
作为在这场游戏中扮演监管者的政府,难道他们对发生在眼皮下的事情一无所知吗?不是。有专家指出,经济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中小学教育的经费投入,初中和小学的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多数在2%-2.5%。但是我国2002年义务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仅为1.87%。显然这个比例是偏低的。
政府在义务教育上的投入不够,使其不得不从默认到默许。不知在西安,这种别样的“默契”何时打破? (聂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