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一腔热血铸风流

——记省劳模、陕西法门寺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周权

2023年10月04日

这是一位特别能吃苦且闯劲十足的人;这是一位睿智善断、有着超前意识的人;这是一位致富不忘乡亲、深得人心的人。他率领他的员工们艰苦创业,知难而进,将一个原半停产的社办小型造纸厂发展成为了今天拥有3个分厂、19条生产线,1500多名职工,1.4亿元总资产,年生产能力4.5万吨,年产值1.6亿元,年创利税1500万元的中型造纸企业,真真切切地创造了一个令人刮目的奇迹。

他就是陕西法门寺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周权。他在担任企业领导近30年里,凭借艰苦创业的精神和超前的经营理念成功打造了一个现代企业,不仅造福了一方百姓,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艰苦奋斗办企业

1976年,在全国兴办乡镇企业的热潮中,原扶风县城关公社建起了一个社办小造纸厂。当时纸厂共有职工37人,仅有一台造纸机,主要生产黄烧纸,还常常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为了使纸厂摆脱困境、复活发展,城关公社党委打算另觅一位新厂长。经过考察、了解,发现时任下河村生产队长的王周权,有才智,有闯劲,有着年轻人满腔的热情和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雄心壮志。于是,一副兴企富民的重担承载着组织的期望和乡亲的重托压在了年仅25岁的王周权的肩头。王周权这一干,就是近30年。

接手初期,厂里困难重重:生产设备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而要改变这一切,又急需大量的资金。王周权以年轻人少有的韧劲,通过“软磨硬泡”办法,破天荒地从县信用社、省乡企局争取来了贷款和扶持资金。为了节约用好这笔有限的资金,王周权到省轻工局多次游说,请求给予援助,最终在省轻工局的帮助下从上海购回了一台旧造纸机。设备安装及土建工程主要是由全厂干部职工靠人力完成的,特别是垒土墙、打窑洞时,王周权总是挽起裤腿带头上阵,时常被泥土浸染得像个“土鬼”。去外县厂家学技术时,王周权和职工为节省资金,一个多月坚持住在废弃的磨坊,吃着自带的干粮。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务实苦干的工作作风,使企业在艰难中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1977年底,一个投资28.4万元,拥有一条低档文化用纸生产线的新厂——扶风造纸厂建成投产了。包装纸生产出来后,因其技术含量低且无名无牌,销售又成了一大难题。王周权又亲自推着板车,带领厂里的销售员串乡走村上门推销,硬是凭着一股子闯劲打开了市场。新纸厂开工头一年就实现产值46万元,利税17万元。

扩大规模求发展

企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后,睿智的王周权又敏锐地意识到要想在竞争激烈的造纸行业站稳脚跟,求得生存与大发展,惟有扩大生产规模,追求规模效应。面临企业资金非常困难的现状,面对来自各方的反面意见,王周权力排众议,坚持为企业上项目,努力筹措资金兴办分厂。1985年和1987年,企业先后投资134万元,新上了第二条、第三条单面书写纸生产线。1988年又征地28亩,投资400万元建成了以生产凸版纸,书写纸、单胶纸为主的第二分厂。1997年至2003年的几年间,企业再次陆续追加投资兴建了拥有4条高档文化用纸生产线的第三分厂。企业的总年产量猛增至4.5万吨,一举跨入了陕西省百强乡镇企业行列。

众所周知,造纸企业是高污染企业。但王周权始终认为,发展企业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尽管上环保设施会增加生产成本,但在王周权的坚持下,企业又陆续投资2526万元,修建了占地32亩,日处理3000吨黑液,20000吨中段水的污水处理设施。这一项目也是目前全省造纸企业投资规模最大、起点最高、设备最先进的环保设施,为企业日后发展环保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企业又及时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成立了陕西法门寺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并逐步建立健全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至此,企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企业日渐发展壮大了,但王周权不畏艰苦、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和心属企业、情系职工的忘我工作精神从未丢掉。30年来,除过出差或因病休假,他总是每天早上7点就早早赶到厂里开始处理事务。与他一同出差的其他干部、职工时常会被他那种白天谈事,夜晚行路的忘我工作精神深深感动和折服。令公司副总刘君录至今记忆犹新的是2002年7月他与王厂长一同到山东出差的事儿。当时他们一行三人三天时间跑了六家单位,行程达2600多公里。一路上根本没有时间吃饭,肚子饿了就吃包方便面,口渴了就喝口凉水。办完事后,他们又连夜往回赶,到厂里时已是次日清晨。本该好好回家休息一下,可王厂长又带着大家来到分厂检查工作。有人不解地问,干工作如此拼命图个啥?用王周权自己的话说,只有加倍努力,企业才能稳步发展,一千多名职工才能保住饭碗,一千多个家庭的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

一心向民助乡亲

扶风县是个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经济基础薄弱,群众赖以生存的产业项目十分有限。当扶风造纸厂发展起来后,除了安置县内的部分下岗职工外,还吸收了周边村组的村民1200多人,及时有效地使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企业的兴起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企业周围的下河村、苟家庙村、案板村等几个村已成为全县闻名的麦草拉运专业村,每年仅为企业拉运麦草就获收麦草款6700多万元,户均获收上万元,有力地促进了这些村组群众的增收致富,也为扶风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致富不忘乡亲、济困扶弱一直是王周权做人的本色。当看到周边一些村组群众的生活仍十分艰苦时,他又率领企业主动担负起了相应的社会责任。在他的提议下,企业投资28万多元为厂子所在地的下河村打了一眼深井,解决了下河村200多位村民的吃水难问题。投资30多万元,为周边的几个村组硬化道路两公里,硬化街道八条,修建水塔一座,为三个村民小组拉上了自来水。

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超越自我,王周权以一个共产党人坚忍不拔的品质铸就了自己无悔的人生。他将满腔热情倾注在了生他养他的那方土地上,将生命的能量充分释放在了他无限挚爱的事业之中。

天很遥远,路也无尽。我们有理由相信,王周权还将凭借对造纸事业的满腔挚爱在今后的日子里书写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人生新篇章。

附:王周权近年获得的主要荣誉

他曾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称号;被团中央、农业部授予“全国优秀青年乡镇企业厂长(经理)”;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优秀企业家”称号;被宝鸡市委、市政府授予“宝鸡市劳动模范”,“宝鸡市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创业就业明星”等称号。(文/山雨)

上篇:中国教育:大学生花费等于农民13.6年纯收入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5/8/20050818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08/18/23414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