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节节进逼,继而侵占太原和晋南,并在山西运城设有飞机场,凡是轰炸西安、咸阳、宝鸡、兰州等地的飞机都从这里起飞。
抗战时期,陕西是西北大后方的前沿阵地,也是日军飞机狂轰滥炸的主要目标之一。从1937年11月7日日机首次轰炸潼关,13日轰炸西安起,一直到1945年1月4日最后轰炸安康的7年多时间里,日机对陕西轰炸总计560余次,投弹1.36万余枚,炸死1万余人,毁房4.3万余间。一次死伤在百人以上的市县有西安、宝鸡、汉中、安康等地,其中西安多达6次。
损失惨重的几次轰炸有:1938年11月23日,日机20架轰炸西安回民区,毁民房150余间,死伤民众200余人;1939年3月7日,日机14架轰炸西安市区,投弹百余枚,死伤平民600余人,毁房屋千余幢;1939年9月8日,日机两批轰炸延安,共投弹200枚,毁房屋150余间,死伤58人;1940年9月3日,日机36架轰炸安康,投弹200余枚,安康城区大火3日不灭,死难者850余人,受伤者2300余人,毁房千余间。
下面是日机轰炸宝鸡的情况。
1938年11月29日上午12时,日寇轰炸机8架飞到宝鸡,适值柴、菜市场交易旺盛,人群拥挤之际,人民不但不躲避,反而仰首观望,屈指计算敌机多少。
敌机迅速掷下炸弹,霎时血肉横飞,尸体枕藉,有将肝肠肺脏挂于树上或电线上者,有只找见一条腿者,有剩半截身体者……据统计,柴、菜市场死难者约八、九十人,多为卖柴卖菜的农民。城内北崖张家窑约炸死五、六人,其他各处亦有炸死、炸伤者,真是惨不忍睹。
从第二天起,每当黎明,城内商民便竞相锁门往附近乡村逃跑,前后折腾了月余。之后,日机便不常来,有时来一架侦察机,有时三、四架盘旋几圈就走了,同时设了防空警报所,人民听到空袭预备警报即逃到金陵川等处防空洞内,虽偶有轰炸,伤人不多。
1940年7月间,日机炸塌三马路靠北崖一个防空洞口,里面闷死50余人。
这些死难者中,赵至善一家,除他兄弟二人去地里种菜幸免外,女人孩子和带小孙子前来看女儿的至善岳母亦闷死于防空洞内。赵家共闷死8口人。其他各处炸死者数目亦不少。1941年6月间,日机突然于下午五时飞来轰炸,人们多以往日敌机多在午前来炸,午后四时就是解除警报回家的这个规律,无任何准备,不意这天敌机反常,却于下午五时忽然飞来。因此,人们来不及跑进防空洞,只得匆忙进入防空壕,被日机发现了目标,在三马路中段炸死五、六人,在西街防空壕炸死四、五人,在中山西路旧县府后院防空壕炸死八、九人,其状更惨,有将头发贴在墙上者,有将四肢、肝、肠炸飞房上者。
同年8月间,日机分三批轰炸宝鸡城郊,每批12架,共36架(此是日机轰炸宝鸡以来最多的一次,也是最后的一次)。在轮番轰炸中,申新纱厂(十二厂前身)有防空设施的锅炉房顶中一弹,四孔窑洞车间门口防空伪装设施被炸着火,露天棉垛亦被炸起火,在申新纱厂西太白庙前的中学校操场落一弹,炸伤一个交军粮的农民。斗鸡台火车站也中弹,轨断道移。龙泉巷口房屋被炸焚者约十余间,中山西路城隍庙前炸焚房屋七、八间,姜城堡娘娘庙也被炸毁。在渭河滩边高梁地内炸死二、三十人,此次日寇掷的多是燃烧弹,从此以后,敌机或三月两月一来,多系侦察机,并未掷弹。
当时,宝鸡县太寅里(今属高家村乡)有战俘收容所一处,约有日俘百余人。
本报记者 朱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