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规范的根本是产权交易必须依法操作、依法监管,西部产权交易所也在构架更为严厉的交易监管体系,管理部门近来也反复强调,产权交易前要严格进行产权界定,扎实做好企业改制和产权交易的基础性工作,要从构建全国性产权大市场的需求出发,从信息传导体系、统计口径、交易标准等方面不断进行规范。
趋势三 国资立法全面展开
据统计,陕西省国资委成立以来,相继拟定了包括《陕西省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实施办法》等18部规范性文件。这些政策回答了近年来国企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大部分难点热点问题:大型国企不准进行管理层收购,中小型国企可以在满足经营者离任审计、经营者不得参与转让决策自买自卖、进场交易等五个条件的前提下规范操作。国有中小企业的标准是按照统计局所划分的标准,即工业型中小企业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亿元以下。
离任审计是一个杀手锏。当前国企经营者借着改制侵吞国资常用这种伎俩:把应收账款做在子公司、孙公司,把应付账款做在公司本部。对应付账款强调必须支付决不能违约,而对应收账款则强调收不回来。目的是将母公司做成亏损,利润都藏到子公司甚至孙公司。等到改制一完毕,那些账款纷纷现身,成为经营者私人利润。进行离任审计之后,如果国资监管机构发现经营者对利润下降负责任,那么该经营者不得购买企业股权,这就堵住了经营者通过做亏公司占有国资的路子。
趋势四 “和谐”是国企改革主基调
目前,社会迫切需要解决教育、医疗、失业保障、医疗保障、退休保障及财富分配等方面存在的不平等问题。与此相应,国企改革成败的关键,就是产权关系调整与劳动关系调整两者能否有机和谐,用陕西省国资委邱世杰的话说,今后,“国有企业改革要与社会和职工承受能力相适应,要与社会保障程度相适应”。
改制中反映最为强烈、对构建和谐社会影响最突出的矛盾一是收入差距悬殊,二是职工安置,对此,国资委已给改制的相关各方划出底线: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不能离开现阶段的国情,不能离开国企的现实状况,不能盲目与其他所有制企业攀比,不能脱离职工群众。既要解决激励不足的问题,也要注意控制收入差距的合理比例。
省国资委党委常务副书记蒋跃特别指出:省属企业今后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落实职工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保证职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企业重大决策及时向职工代表通报,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前必须广泛征求职工意见,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提请职代会审议通过。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改制方案,必须提交职代会讨论,其中职工安置方案要经过职代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同时,国资委将保证职工代表依法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并正确履行职责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
趋势五 强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
此前,陕西证监局有关负责人对陕西27家上市公司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认清目前的市场环境和监管形势,高度重视规范运作和信息披露工作;二要对大股东占用资金、违规担保、高管人员越权违规等问题,立即认真自查自纠,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三要积极配合监管局现场检查等监管工作,认真整改,解决问题,努力化解风险,全面提高公司质量。
陕西监管局上市处负责人指出,陕西部分上市公司受到外省上市公司和证券机构违规问题的牵连,资产安全和经营业绩都受到重大影响,个别公司的情况还很严重;但另一方面,大多数陕西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还是自身原因造成,并且到了风险将要爆发的阶段,其中三类问题尤其值得注意:一是治理结构失效,个别高管人员擅自越权违规,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风险;二是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占款和违规担保情况严重,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三是达尔曼等个别公司内控制度失效,财务信息存在重大虚假和遗漏。针对这些问题,公司必须立即认真自查,彻底整改,特别是对于大股东占款及违规担保问题,一定要通过多种途径“清欠解保”,每年要减少30%,三年内完全解决问题。
趋势六 “人”更重产权代表
国资委成立之初就定下了“管人、管事、管资产”的职能。随着国企多元化改革的深入和企业制度的大变革,作为出资方,国资委的目光势必逐渐从经营者身上淡出,转而更多地关心产权代表。陕西省国资委主任邱世杰表示:今后3—5年内,陕西省属企业在建立起较为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的背景下,将实施稽察特派员制度向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的改制,建立外派监事会机构,完成现有人员向监事会人员身份的转换,分期分批向国有重点企业派出监事会。
6月14日,陕西省国资委与省属26位国企“一把手”签订经营业绩责任书,在颁布了《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考核》等条例后,短短几个月内,在众目聚焦之下,几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一把手”相继黯然谢幕,新的接班人不得不在国资监管利剑当空高悬的情况下,审慎、严谨、务实地踏上国企改革的新一轮征程。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