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华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长安大华纺织厂,始建于1934年,最初由石家庄大兴纺织厂出资筹建,厂名叫大兴二厂,1936年建成投产。同年,武汉裕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增加投资100万元,遂取大兴的“兴”,裕华的“华”,厂名由大兴二厂改名为长安大华纺织厂。
当时,西安的工商业还很不发达,大华纺织厂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建立最早最大的机器纺织企业。生产规模为纱锭12000枚,自动布机320台,职工760余人。主要设备均自国外进口,是当时国内工艺先进、装备精良的工厂之一。在筹建的同时,建成大华电厂,于1935年底发电,容量为1000千瓦,也是西安地区最早最大的发电厂。大华纺织厂先后三次扩充,1938年以后,申新(现宝鸡陕棉十二厂)、雍光(现蔡家坡陕棉九厂)、咸阳(现陕棉八厂)等厂先后建立,但大华纺织厂一直是规模最大的。
大华纺织厂在经营上重视产品质量,所产雁塔细布是当时畅销中国市场的日本龙头细布的竞争对手。该厂在质量上从和花入手,讲究浆纱技术和保仓、保养工作,使雁塔布在色泽、手感及布面处现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因其原地优良,驰誉整个西北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1944年,大华纺织专科学校成立,造就了一批专门人才,成为陕西近代教育史上最先创办的一所纺织专科学校。
抗日战争期间,大华纺织厂所有产品供应军需,为支持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战时安全,该厂曾在抗战之初,通过意大利教会悬挂意大利国旗。
自1939年起,大华纺织厂连遭日本飞机轰炸。1939年10月11日,敌机12架投炸弹及燃烧弹50余枚,炸毁纱场、棉花库、饭厅及住宅,死伤工人40余人。第二次为1941年5月6日,厂内外落炸弹20余枚。工人食堂中弹一枚,炸毁房屋一幢,震坏电机房窗户,经积极整理当夜即恢复生产。第三次为1941年12月2日,厂内落炮弹4枚,损失棉花等约计100余万元。1942年8月,由于细纱电线起火,焚烧细纱机约20台,布机受损失也较大。
1940年春,因敌机轰炸,为了设备及物资安全,决定拆迁部分机器设备,于四川北部广元建立广元分厂。同时成立了50余辆汽车、100余辆马车组成的运输队,成为当时西安最大的运输队。
值得一提的是,大华纺织厂不仅有着悠久的建厂史,而且有着光荣的工人运动史。是西安地区党组织建立最早的工厂之一,也是西安工人运动的发源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大华纺织厂工人为争取民族解放进行了一系列不屈不挠的斗争,成为波澜壮阔的中国工人运动的组成部分。
解放以后,大华纺织厂经过军事管制、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国营,工人当家作主,工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51年,为响应毛主席在一届三次全国政协会上关于增产节约的伟大号召,制订了十一、十二两个月的增产节约计划上报毛主席。两月内共增产棉纱57件,棉布527匹,节棉16.929斤。1951年抗美援朝期间,全厂职工捐款15万元,购买米格战斗机一架,命名“大华职工号”,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本报记者 朱碧波
原长安大华纺织厂老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