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山
驱车从西宁向日月山进发,海拔在不断增加,景色也就越发美不胜收,极目望去,漫山遍野的都是青草地、青稞麦,还有一片片整整齐齐的嫩黄色的油菜花,置身其间,恍若觉得这该是驶向天堂的路。
日月山,位于青海省湟源县城西南40公里处,属于祁连山脉,平均海拨3500米,系古代从内地赴西藏的大道咽喉,唐蕃的一道分界线,亦是入海水系和内陆河流的分水岭,因唐文成公主进藏和亲在此弃轿换马而闻名。
日月山虽然标明海拔3520米,但从山脚向山顶攀登,大约超不过200米的路程,给人一种体贴入微的感觉,而不象泰山、华山、峨眉等,累得你精疲力尽之后,抬头望望,山巅还是难以企及。在泰山我就和其他一些游客曾半废而返过。走进日亭,我抚摸着唐蕃分界碑,仿佛抚摸着那沉淀在史册中的感人故事,同时为古人的博大胸怀所折服。想想看,作为大唐盛世的一代伟君,李世民能作出这样的决断,也可谓前无古人。
唐蕃分界碑建于1983年,由此可以断定,日亭的建设日期也不会早于此碑太久。月亭内有青海省人民政府刻立的文成公主进藏纪念碑文,此碑建于1987年,又比日亭晚了4年,在此之前,日亭和月亭的位置上会不会是一片空白呢?觅遍日山月山前前后后,再也没见到一处留有历代文人墨客长歌短吟的墨迹,远不如民众之中世代流传的文成公主进藏和亲的故事更丰富多彩。
据友人讲,日月山原先叫赤岭,因土地朱红色而得名。文成公主到达这里时,这里还是狂风呼啸,风沙遮日的荒芜所在。路也变得崎岖艰难。在弃轿换马之际,文成公主思乡心切,便命人取来唐太宗送给她的日月宝镜,据说从宝镜之中可看到长安的风貌和亲人的容颜,聪明的太臣禄东赞早就料到此事,把真的宝镜换成石制的,自然从宝镜之中再也看不到长安的亲人。禄东赞便说这是天意,天意让你完成和亲大业,请公主以大业为重。公主听禄东赞讲得有理,为了断绝思乡的念头,便毅然把日月宝镜向山下抛去。只听得一声巨响,落地后的宝镜突然变成了日月两座相连的山峰,风停了,云也散了,荒凉的戈壁也变成了山青水秀的万里沃土,许多牧民便跟随文成公主的脚步来到这里,生息繁衍,世世代代。
在告别日月山之际,我想告诉那些总把青藏高原和空气稀薄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在七八月份,一望无际的绿色就是一望无际的氧气,难道还怕不够你呼吸,爬日月山时,我是奔跑上去的。尽管如此,高原反应仍属于道听途说的名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