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一路走来

——记核工业西北建设总公司

2023年10月03日

对于冀怀社来说,在核工业西北建设总公司上班无疑是幸运的。两年前,他和许多高校毕业生一样,努力地寻找着工作,最后他留在了核工业建设总公司,今天看来,小冀的选择是正确的,凭着年轻人的冲劲和努力,以及公司给他发展的宽松环境,两年时间他已成为项目经理。在公司,像冀怀社这样出色的人才很多,原因很简单,这里有他们发展的空间和机遇。

核工业地质局原来没有建设单位,但是基于当时倡导的保军转民多种经营的思路,再借助核地勘的优势,开始主要揽一些地基处理工程。核地勘原来主要从事的是小口径岩芯固体钻探工作,在民用上主要是大口径桩基工程,原理基本相同。1990年代,国家对核地质勘查的项目减少了,单位富余人员很多,最多的时候单位富余人员达到总人数的60%左右,1993年局里抽调一部分职工成立了核工业西北建设公司,主要承揽基建工程的桩基工程。

公司成立之初,主要扮演的是打工者的角色,分包别人的二手甚至是三手工程,主要建设广州到深圳高速公路的桩基和桥梁的桩基工程。几年下来,公司只是一个游击队,没有拿到市场的准入证。到1995年,公司开始将战线向湖北和陕西收缩,并在此时取得了地基基础处理的一级资质。那时开始承揽陕西的一手工程。当时在陕西的竞争对手还是比较少,军工技术,赢得了很多客户的信赖。到2002年,公司一直在平稳地发展,每年产值达3000多万,但没有快速地增长。项目的规模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到2002年,公司又取得了公路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公司大胆调整思路,开始拓展全国市场。那时公司面临的问题是人才短缺和信息不足,桩基工程是公司的主业,但是路桥是新拓展的,公司开始招收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改革用工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使新进来的年轻人有用武之地。现在公司有360多人,90%以上都是大学学历。工资分配上冲破了国有企业大锅饭的做法,主要是体现在岗位和项目的管理上,承包经营定额上缴,所得利润按项目好坏确定,国家集体得大头,个人得小头,并与公司效益同比增长。

近两年,公司在全国的大工程中逐渐获得了一些大的项目,也打响了核工业这个军工品牌,公司每年的产值达到1.6个亿,利税近400万,是核工业地质局产值最高的单位。

本报记者 张满定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5/9/20050905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09/05/23175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