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真诚服务心 无私奉献情

——扫描西安市殡仪馆

2023年10月03日

西安,一座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十三个王朝在这里建国立业的经历使其不仅历史蕴含丰富,而且文化亦灿烂文明。当历史的脚步踏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又使这座历史文化古都重现生机与活力……

西部大开发,西安大发展,在今天已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呼唤和世纪的回响。生活和工作在西安的人们,正以高涨的热情和加倍地努力,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演着一幕幕重振汉唐雄风,再现盛世辉煌的史诗般地话剧。尤其是2005年初,西安市委,市政府把“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付诸实施,向全市人民发出了把西安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宏伟目标的进军令。消息传来,西安市民沸腾了,他们为即将见证和经历的西安再展腾飞感到欣善和自豪……

就是这样的时代背景,就是这样的历史舞台,西安市各行各业的人们正满怀信心和希望辛勤地耕耘在这块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

今天,进入我们视线的这个单位说起来是有点特殊,因为这里是被人们称作“人生终点站”和“生命安息园”的一个门户之地,对于一般人来讲,提起来就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惧怕和恐惧的感觉。然而,天地万物生生灭灭,周而复始,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人类作为宇宙的万物之灵,在这时间的长河中也会不断地往生和沉淀,这是自然规律。当我们了解到这一切时,那就应该坦然地面对,心中应存的是对生命的礼赞和对往生的叹息,从而唤醒我们对人生,对生活的更加热爱之情!

正是带着这样的心情,怀着这样的思绪,我们在一个秋高气爽、艳阳高照的日子里来到了位于西安市大雁塔东南的三兆塬上,走进了西安市殡仪馆……

当委婉的哀乐穿引于庭园与大厅之间,当如诉如泣声弥漫在树林与花草之中,我们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沉默和压抑。转念之间,更是不由地对这里的工作人员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和学习,这又需要多大的胆量和勇气了呢?这又需要多少真情和爱心了呢?

人们常说:“人死了,青春宛在,精神永存。”无论是生前叱咤风云,呼风唤雨,抑或是默默无闻,凡夫俗子,其身后留下的却都是一种精神,那就是对生活产生的感念和顿悟。而这份感悟只有在这里变的那样清楚和豁朗……

由此看来,这地方并非那么特殊,亦非那么可怕,倒是颇有一种人生课堂的意味在此!

扫描西安市殡仪馆,走进这里的工作人员之中,于是也变得那么自然,那么亲切……

环境一流

西安市民中十之八九都可能去过西安市殡仪馆。这里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的建筑群,这里花木繁盛,视野开阔的庭园。会使每一个心情沉重,情感悲切的丧属及亲朋好友感到一丝丝的安慰和一种种释怀。这就是西安市殡仪馆的人们本着“丧属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用人性化,亲情化服务于广大群众,狠抓行风建设,大胆创新,开拓进取,不断改善环境和提高服务质量的结果。

馆负责人向我们介绍说:自2002年底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继承了前任的优良传统始终把殡仪服务事业作为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光荣使命来作,并在工作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针对丧葬服务提出的新要求,致力建设环境一流,服务一流,队伍一流的全新社会形象,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较好的成绩。西安市殡仪馆先后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国家一级馆”、“全国殡改先进单位”、“全国民政基层单位行风建设先进集体”;并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被陕西省民政厅评为“民政事业百强单位”,被西安市政府评为“园林化单位”“安全单位”,被西安市环保局等7部门评为“绿色示范单位”。今年又被西安市委,市政府命名为“西安市先进集体”,并连续10多年被西安市民政局评为“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目前,馆内有省级“劳动模范”3人,市级“劳动模范”1人,市级党代表2人,拥有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工作作风顽强,敬业精神可嘉的坚强的职工队伍。

这一番话精练地概括了西安市殡仪馆的社会形象和队伍风貌,向我们展示了在这个特殊行业里敬业爱岗的特殊人群的精神与风采!

好的队伍创造好的服务,而好的服务则依托好的设施与环境。

环境一流首先表现在这里优美的环境和绿化方面。目前,西安市殡仪馆区域里的绿化覆盖率已达68%。映入人们眼帘里的林荫道和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绿意盎然,说这里是“绿色示范单位”,果真是名不虚传。

在基础设施方面,西安市殡仪馆经过了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及多次的改造扩建,该馆基本实现了环境园林化、室内宾馆化、设备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现该馆为群众治丧服务的设备与设施有:高中低档殡仪车14台,高档火化炉10台,其中4台为高档检灰炉,遗体冷藏室可同时存放遗体90多具,大中小型告别礼厅8个,其中专为宗教界群众治丧用的中型礼厅1个,守灵堂2个,330平方米的候取骨灰休息厅及殡葬用品超市、茶社各一座,停车场可同时停放车辆500余辆。建有占地200余亩的骨灰公墓及占地35亩可寄存安放5万余位骨灰的安灵苑各一座,形成了从遗体接运、整容、冷藏、告别、火化、骨灰寄存、安葬“一条龙”式服务。

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他们致力于在加强管理和履行节约的基础上,自筹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设备更新及设施改造,极大地改进了原来的落后面貌。

在这方面,一是更新了9台遗体运输车辆,其中奔驰4台、金杯5台、满足了丧属的需求。二是建成了生态型停车场。新的停车场规范整齐、容量大,栽植雪松114棵,增加了绿化覆盖面。三是尊重丧属的宗教信仰,为信教群众修建了专用告别厅。四是建成并投入使用340平方米候灰休息大厅,新的候灰休息厅宽敞明亮、环境优雅、功能齐全,内有座椅145位,空调、小卖部、卫生间。五是在告别礼厅周边修建了468平方米的遮阳棚,安装了243位座椅,供群众休息和遮阳档雨。还为群众配置了500把晴雨伞,供治丧群众免费使用。六是修建了殡葬用品超市和供群众休息的茶社。

说西安市殡仪馆目前是环境一流丝毫不为过。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为丧属们悲痛的心情带去了抚慰和熨贴,大大地减轻了他们的伤感与痛苦……

服务一流

“抓一流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是西安市殡仪馆党政工领导班子在长期工作中所达成的一致共识。

殡葬行业是个极特殊的行业。它不仅工作脏、苦、累、难,而且面对的人群也是在非常时期、非常情况下的特殊人群。他们既要有娴熟的技术和精湛的业务能力,同时面对丧属,还要求他们在接人待事上具有高超的交际和全活能力,他们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必须符合这个特定的场合和适应这些特殊的人群。

为此,西安市殡仪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工作力度,力争以一流的服务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

他们一是坚持以民为本,提供优惠政策。长期以来,该馆坚持对农业人口及城市特困难群众在遗体接运、火化、礼厅租用等服务项目上实行减免收费的政策。这一举措,使该馆每年减少收入60余万元,但却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了贫困户,把全体殡葬职工的爱心奉献给社会,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到了实处。

二是严格按物价部门审批项目收费。近几年来,收费制度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该馆为了让丧属明明白白消费,将各项收费标准公示出来,丧属在消费的过程中也是本着自愿的原则,决不允许强行摊派、欺诈等行为发生。为了使广大丧属群众清楚殡仪服务的项目和标准,又投资7万多元安装了收费标准电子公示栏,使群众不再糊里糊涂消费,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好评。

三是开展便民服务。根据丧属的要求,该馆进一步拓展了守灵业务,开展了免费上门服务和免费的业务引导服务,开展送骨灰到丧属手中的服务。根据丧属意愿化妆、穿衣,允许丧属观看遗体整容的全过程,这些服务举措受到了治丧群众的欢迎。

四是通过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使殡仪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旨在提高服务水平,向丧户提供亲情服务,在活动中,他们细化了“文明、礼貌、周到、全面、认真细致、防差错”的17字工作方针,为丧户提供优质服务成为职工的自觉行为,极大地促进了殡仪服务工作。服务过程中,涌现了11名服务明星,28人次受到表彰,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与此同时,西安市殡仪馆的一班人还认识到:只有服务技能的提高,服务意识的增强,提供优质服务才不是一句空话。几年来,西安市殡仪馆始终把各岗位职工的技能培训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积极为职工搭建培训平台,提供不同工种的技能培训。该馆根据各岗位电脑配置已经到位的实际,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必要的操作培训。制定了周三下午岗位学习制度,并对学习成果进行考核、验收,使职工的技能得到了切实的提高。该馆还邀请了西安市旅游学校老师及长沙民政学校教授来馆讲授服务礼仪知识与技巧:安排火化组人员到江西火化机厂进行操作、维修的培训;送整容组同志学习人身化妆技巧;选派接待厅接待员到北京学习引导服务经验;派基建科同志到同济大学专修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派公墓同志参加上海公墓协会组织的培训班。通过培训,职工的专业技能大大提高了,为群众提供满意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环境一流是基础,服务一流是根本。而奠定这一基础和支撑这一根本的则是人。这就是西安市殡仪馆坚持“以人为本”管理与服务理念的根本所在。

因为有了人的因素,有了一流的队伍,才是创造今日西安市殡仪馆较好业绩和较大的进步的坚实基础……

队伍一流

当然,一支好的队伍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班子去带。我们走访中了解到,在西安市殡仪馆就拥有一支具有坚强战斗力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成员相互支持,在本职岗位上努力钻研领导艺术,掌握先进的管理理论并不断用于工作实践,形成了带领广大职工积极工作,奋发向上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形成了党政工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在工作实践中,西安市殡仪馆注重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出了党的政治核心作用。他们用党建统领队伍建设的全局,用党员的先锋骨干作用去影响周围的每一位职工,在单位内部营造了浓厚的政治氛围,帮助职工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该馆始终把加强党建工作,做好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放在工作之首。党员的思想教育和党性教育,职工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是领导班子长抓不懈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该馆党支部在抓学习、抓思想教育方面把开拓进取精神与求真务实结合起来,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该馆从加强学习党性知识入手,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多次聘请党校老师讲述党的基本知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创建学习型组织理论,先后购买党员学习读本千余册;其次,从政治上关心职工,动员全体党员职工开展谈心教育活动,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努力工作,奋发向上。2004年转正党员4名,发展预备党员3名。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该馆又聘请省委党校的教授来馆讲课,从各方面提高党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现在党的核心作用加强了,职工的政治觉悟提高了,要求入党的职工逐年增加,2004年先后有18名职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明入党的决心与愿望。

政治上培养教育,生活上更是关心爱护。

西安市殡仪馆每年都对生活困难的职工,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助。对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尽可能给予诸多照顾。每到重阳节,馆领导都要把老同志聚集在一起,征求他们对单位的意见,并向他们发放慰问金。为家属院安装健身器材,建起了活动室,购置了棋牌等娱乐用品。先后解决了21名职工子女的就业问题。这些举措,方便了职工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使职工无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全心投入到为丧属服务的工作之中。

为了进一步改善职工学习生活条件,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新建成1700平方米的综合楼于2004年10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包括职工活动中心、食堂、浴室等,配置了暖气设备。职工活动中心面积389平方米,是职工娱乐、健身、学习的场所,配置了乒乓球、台球、沙狐球、棋牌、图书、杂志、KTV等文体活动设施与学习用品,改善了职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条件。

与此同时,为了确确实实地关心职工利益,西安殡仪馆还经过多方努力,在财务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大力扶持并成立了“职工消费合作社,”紧紧围绕市职工消费合作协会争创“示范样板社”的活动开展工作,本着“职工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积极配合工会搞好职工工作。即满足了群众的治丧需求,同时又增加了经济收入,消费合作社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广大职工的欢迎,被市总工会评为“示范样板社”。

在建设一流队伍的过程中,西安市殡仪馆还注重以铁的纪律和制度去管理人。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丧属在办理丧事时,难免要给工作人员送一些烟酒和红包之类的东西。针对这一现象,该馆一是要求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殡仪职工形象,不接受丧属馈赠;二是不断地用制度规范职工的言行,改变了以前事难办,脸难看的不良作风。现在有许多职工将馈赠主动上交或退还家属,丧属十分感激,许多丧属通过写信、打电话、留言等方式对相关人员提出了表扬。仅2004年,共退还丧属馈赠现金3000元,烟19条,酒20瓶,有好人好事共45起、66人次受到了张榜表扬,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同时也弘扬了正气,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高,受到丧属一致好评。据一次调查显示,西安殡仪馆服务的群众满意度达到96%。

走访中,我们还听到了这么一件事,多年来,为了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西安市殡仪馆一直十分重视搞好友邻关系,用爱心回报社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2004年新开门村遭受水灾,西安市殡仪馆捐助3万元,为该村修建排水设施。该馆还为缪家寨村的助残、助贫工作捐资,并为该村修建了老年活动中心。为三兆村助贫、助学捐款。缪家寨村与三兆村分别给该馆送来“爱民之举,村民颂扬”;“春季联欢,友谊长存”的锦旗。几年来,西安市殡仪馆职工积极为受灾地区捐款、捐物,奉献爱心。除此之外,该馆每年都为市儿童福利院及市社会福利院捐助钱款,此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赞誉。

“付出总有回报”。据统计,该馆三年来的固定资产平均净增幅度为24.86%。不仅社会效益显著,而且经济效益亦十分喜人。一年一个台阶,三年实现跨越的目标已成为了现实…… (刘宗锋 贾红杰)

上篇:声明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5/9/20050906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09/06/23183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