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西安市的各大书店也乘开学之机打出了辅导教材的折扣牌,吸引学生和家长。近日,记者也走访了部分书市,发现学习辅导书卖得确实很火,但背后的问题也不少。
眼花缭乱
走进任何一家书店,各种系列的辅导教材真可谓让人眼花缭乱。据书店的销售人员介绍,这些辅导书的销量一直都非常好。而一个很特别的现象是,去书店买辅导书的几乎都是家长。家在西郊的张老太专程跑到钟楼的新华书店给她读初二的孙子买英语和物理的辅导教材。她说,初二是个坎,能不能学好,就看这一年了。孙子的英语和物理不好,多买点这方面的书,让家教给他好好补一补。老太太说,单是开学给孙子买的辅导书已经花了200多块钱了。
问题不少
市面上辅导教材的数量的确很多,可质量却不容乐观,优劣参差不齐。一本好的辅导书也许会给孩子带来帮助,一本质量不过关的辅导书同样会害了学生。在记者随手翻阅的一本小学奥数的训练书中,就发现这样一个很低级的错误。本来是一道关于乘除法的运算题,结果在运算过程中,小数点直接就没了,变成了整数的运算。诸如错别字之类的错误在一些辅导书里面也时常出现。
除了质量,价格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记者的调查中发现,最便宜的辅导书也要七、八块钱。一些封面精美的辅导书标价到了二、三十块钱。家长往往一买就是三、四本,去一次书店少说也得五十块钱左右。可能家长给自己买一本几十块钱的书舍不得,可为了孩子,买书时眼睛都不眨。
遭遇尴尬
如今辅导教材在外观上也做了很多调整。不少书都是彩页,从某种程度上是希望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可是换汤不换药,内容依然很枯燥,很多学生对辅导书提不起来热情。即使看,也是因为家长、老师的要求。
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我们不难发现,辅导教材虽然现在卖得很火,但也遭遇着尴尬的境地。一本本厚厚的辅导书就意味着永远也做不完的题。很多学生反映,他们不喜欢这些辅导书,甚至讨厌。书商可能因为辅导书的热销赚足了钱,可真正有多少学生愿意买,愿意看这些书呢? 本报记者 蒲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