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大刀队长仵德厚

2023年10月03日

仵德厚38岁任团长时留影

沿着灰尘仆仆的乡村土路,一路颠簸,我们找到了仵老的家——泾阳县龙泉镇雒仵村,他就是文章的主人公、台儿庄战役中惟一健在的团级指挥官仵德厚。仵德厚老人已95岁高龄,精神很好,只是和他讲话要靠在他的耳边。在他身上,已看不到当年那个“手抡大刀片,腰束手榴弹”指挥官的英气,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瘦弱而饱经风霜的普通农村老人。见到我们,老人坐在他那把斑斑驳驳,已经磨得半旧的太师椅上,开始了他大半生戎马生涯的回忆。

北上抗日

“七七事变”后,仵德厚当时任第30军30师88旅176团3营营长。仵老回忆说,8月13日,部队接到命令,开到徐州一带集结。在外围房山县以北杨家峪的4057高地,仵德厚与士兵积极构筑工事,阵地还没构筑好,日军成吨成吨的炮弹就打了过来,紧接着一批又一批的日军向我阵地发起轮番进攻。

仵老讲日本鬼子刚进中国时,装备精良,战斗力强,炮火攻势非常猛烈,大地颤抖,硝烟弥漫,尸骨累累。敌机不断在低空盘旋,对中国军队狂轰滥炸。战士们用步枪、轻机枪向敌机猛烈射击,只见一架敌机拖着一股浓烟,怪叫着坠落下去……“打着了,打着了!”阵地上一片欢呼声,士气大振。

打了三四天,敌人几次突击,都没有成功,敌人死伤二三百人。“这场战斗太惨烈了!”老人说。7连1排排长淡世雄(泾阳县桥底镇人)奉命带着十几个人攻打敌人的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淡世雄第一个阵亡。到了天黑,仵德厚带人去找淡的尸首。此时阵地已被日本鬼子占领,整个战场上血流成河,也没有找到。战斗打响后,吃不上饭是很正常的事。到了傍晚,两个小战士才冒着危险把饭送了上来。年仅18岁的战士刘金玉立即喊:“赶紧吃,吃个撑死鬼比饿死鬼强。”话音未落,一颗炮弹就落到了指挥所附近,刘金玉被炸死时手里还拿着个没有吃完的馍。仵老说:“当时放电话的石头被炸得粉碎,电话也被炸坏了,身旁一个战士的头炸飞后,落在我怀里,肠子挂在我的帽子上。战士王发长的肠子流在外面,我身上的衣服被战士们的血染成了浆红色……一炮下来八个人炸死了五个。”看着熟悉的战友一个个就这样死在鬼子的炮弹下,仵德厚愤怒地冲向前,抓起一挺机枪,刚站起来,又一条战士腿落在他面前。仵德厚抱起机枪向敌人冲去,“为战友复仇”的怒火在他心中燃烧。他喊着,叫着,一阵猛烈扫射,片刻,日军在阵地前倒下一大片。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仵德厚的3营阵地已被日军团团包围,因通信联络中断,各友军都相继退出,只有仵的部队仍在坚守着阵地。第二天天亮,派到后方寻找团部的传令兵回来,他才知道,各部队都撤退了,唯独他的部队仍在坚守着。等撤至周口店时,600多人的一个营只剩下100多人。

血战台儿庄

1938年3月24日,日军向山东峄县台儿庄发起进攻。驻守在台儿庄的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与日军的坦克、重型机枪相抗衡。战斗异常惨烈,第二集团军第31师孙连仲部官兵英勇抵抗,在城内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巷战。

此时,仵德厚所在的31师师长池峰城亲自来给他下命令:“敌人已经从西北城墙角冲进城里,我们与城里的部队失去联络,你率你营冲进城里,将西北城脚的敌人消灭后,与城东禹功奎营取得联络,共同保卫台儿庄。”“当时,我们的士兵勉强能有一支步枪、几十发子弹、几颗手榴弹和一把大刀片(西北人惯用的一种大刀),也没有炮兵掩护,机枪只有不多的几挺,能不能打败敌人实在是不敢想,只有硬拼了。”仵老回忆说。时任176团3营营长的仵德厚挑选出40名士兵,组成敢死队,由排长沙纪成率领,首先冲进城里,占领西城墙作掩护。仵德厚率领两个连进城后又向北街进发,副营长赵志道(周至县人)率领8连进城后向南街进发。

此时的城里到处是断壁残垣,城里的敌人很多,并配有山炮。敢死队的临时防御工事经不住敌人猛烈炮火的打击,很快被打散了。“当时,城里大多地方都被敌人占领,我们无路可退,只有死拼;我们的人死了许多,敌人也死了很多,到处都是尸体。”仵老比划着说:“我把随身带的手榴弹扔完后,举着大刀带着战士冲上去,与敌人肉搏。鬼子拿着‘三八大盖’,长枪短兵相接,使不上劲。我们拿的大刀,左劈右砍,灵活性强,游刃有余,小日本最怕。那锋利的大刀砍下去,能把鬼子的脑袋削掉。不少战士的大刀都砍成锯齿了,还在拼命地砍。大刀用不成了,凡是能当武器的棍棒、砖头、石块都用上了。有的战士赤手空拳,就用牙咬、拳打、脚踢。”说到这,仵老的声音哽咽了,稍作停顿接着说:“战斗太惨烈了,太悲壮了!”

战斗一直打到晚上。7连1排排长朱正应趁天黑冲到战壕里,向仵德厚报告伤亡情况。仵德厚看到部队伤亡惨重,焦急万分。给朱正应下命令:“不管咋样,你必须把阵地给夺回来,否则我毙了你!”朱正应接命后带着敢死队员,踩着敌人的尸体,手舞大刀,再次冲进炮火纷飞的战场……第二天一早传来捷报:朱排长带领部下不仅夺回了阵地,还缴获敌人不少战利品。

激战数日,敌我双方损失惨重。4月5日,李宗仁下令总攻,仵德厚率敢死队向日军发起最后的冲锋。前面是土围子,他们搭起人梯,后面的战士踩着战友的肩膀冲上去……1938年4月8日,台儿庄战役结束。中国军队歼灭日军万余人,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速战速决的计划。但同时,中国军队也付出了死伤两万余人的惨重代价。仵德厚率领的由中校军官组成的敢死队只有三人活了下来,三营官兵也损失过半。跟在仵德厚身边战斗的6名连长、排长均在战斗中阵亡。这次战役,仵德厚因有功,被晋升为团长。

武汉会战

“武汉战役是我在军人生涯中最残酷的经历,有几个‘最’:是我指挥作战人员最多的一次,共七个营的兵力;战斗日期最长的一次,35天;是最激烈、也是伤亡最多的一次。全团2800人中撤出战斗的仅有200余人;是消灭日寇最多的一次,在我们阵地前沿,有3000多日本兵丧命。在友军接防我团阵地前,我们没有放弃一寸阵地;是最残酷的一次,日军使用了毒气弹。由于防毒面具不多,许多战士在掩体里就丧失了战斗力。”这句话是仵老对武汉保卫战最深刻的感触。

跟台儿庄战役的速战速决相比,武汉保卫战显然要艰难得多:战斗长达80天,且伤亡惨重,在仵德厚留守的30多天里,团里不断地整理补充,原先的3个营,后因伤亡惨重又补充进四个营,前后7个营2800人,但在撤出时只剩下200多人。说起战士们的英勇气概,仵德厚备感自豪:“三十几天,敌人没有占领一寸阵地。敌人久攻不下,就用毒气向我们阵地攻击,当时没有防毒面具,士兵中了毒,头昏恶心,但仍跟他们进行肉搏。”

仵德厚的部队和敌人在金鸡岗交战。敌人的炮火十分猛烈,战士屡次冲锋都不成功,营长受伤连长代理;连长受伤排长代理;排长受伤班长代理,直到最后所有的干部都受伤了,子弹也打完了。这时,不知是谁大喊一声:“我们不能再退了,哪怕只剩一人一枪一弹,也要坚持到底,与阵地共存亡!”仵德厚拔出随身带的大刀片,带着战士冲到阵地前沿和敌人进行肉搏。只见战士们手中的大刀寒光飞舞,所到之处,鬼子们闻风丧胆,鬼哭狼嚎。刀被打掉了,战士们抱住鬼子撕打,有的战士硬是把鬼子活活掐死;有的战士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与尽;有的战士的刺刀穿透鬼子的胸膛,刀尖都捅弯了,拔都拔不出来……仵德厚对日本人的刀法有过研究。拨、挡、刺,他手起刀落,就把一个日本兵的头砍了下来。还没等他喘息过来,另一个日本兵又上来了……大刀翻飞,血肉四溅,仵德厚不知道战斗是何时结束的,只觉得眼前的日本兵渐渐少了,他浑身都是血。

“一对一的肉搏我们不怕,最可恶的是鬼子放毒气。”仵老说。一次,仵德厚部队坚守的阵地遭到敌人多次猛攻,但都未成功。狗急跳墙的鬼子就向仵的部队使用毒气。一时间,整个战场上空弥漫着一股腥臭的刺鼻味,让人喘不过气来。“这种毒气不会致命,但会使人打喷嚏、流眼泪、出现短暂昏迷,使部队丧失战斗力。我们没有防毒面具。”仵老向我们解释。突然的袭击使不少战士当场就昏迷过去。这时,对面的敌人戴着防毒面具趁机冲了上来,一百米、五十米……眼看着敌人越来越近,仵德厚拎起大刀杀入鬼子中。一些战士抱住冲上来的鬼子,扯掉其带的防毒面具,咬住鬼子的耳朵,至死都不松口……一批战士倒下,一批又冲上来,场面悲壮感人。

戎马倥偬

在仵德厚老人的房间里有一副匾,上面写着一首顺口溜,是仵老描绘自己的一生:“十五离家六五还,在外流落五十年。儿女养育全未管,父逝妻亡未得见。抗日战争整八年,每战都在第一线!以死卫国意志坚,收复台庄保武汉。半生戎马半生监,两袖清风遣农田。感谢党的政策好,我得温饱度晚年”。

1910年,仵德厚出生于陕西三原县一个小商人家庭。1926年因军阀混战,仵德厚的父亲破产,靠捡破烂维持一家生计。刚考入陕西三原师范学校的仵德厚投笔从戎,成为西北军一名普通的士兵,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那年他16岁。

几十年来他打过军阀、打过日本鬼子……经历过无数血雨腥风,枪林弹雨。但至今让老人无法理解的是,多年的战场生涯,他仅仅受过一次伤。那还是在山西娘子关南峪车站一带,仵德厚与部下几个人下山侦察。他拿着望远镜向远处观察,突然看见对面一个山头上有一个日本鬼子正拿枪向他瞄准。反击已经来不及了,仵德厚一闪身,子弹打在他的右手上,手掌骨骨折,望远镜也被打坏了。到现在仵老的五个手指还不能全部伸直。

八年抗战,仵德厚率部与日军血战数十次,功勋卓著。先后被授予甲种一等嘉禾奖章、华胄荣誉勋章、宝鼎二等勋章,晋升少将副师长。说到这些荣誉,仵德厚老人说:“我是个幸存者,其实所有的荣誉都应属于那些死难的英雄。他们是为国家呀!他们死得有价值。想起他们很难过……活着就幸福,我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也为了那些牺牲的兄弟……” 本报记者 柳江河 史戎戎

上篇:民主筑就抗战的堡垒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5/9/20050909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09/09/23191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