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颁发飞机通行证的地方

——记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2023年10月03日

1903年12月17日,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试飞成功。它为人类征服天空揭开了新的一页。随着第一架飞机的试飞成功,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在后来的飞行中,人们发现,飞机在飞行当中会突然出现机身断裂损坏等情况,甚至出现了机毁人亡的严重后果。经过研究发现,由于飞机结构或材料的不合理,造成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承受不了气动载荷而发生断裂等事故。为了确保飞机的飞行安全,就必须在地面模拟空中飞行载荷环境,对飞机结构强度进行地面验证试验,只有当飞机结构的承载能力满足或达到设计标准时,飞机才可以试飞。给飞机签发最后首飞通行证的则是从事飞机强度研究与实验的机构,而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就是这样一个专门研究机构。

位于西安市南郊电子城的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是中国航空工业惟一的飞机强度研究所和验证实验中心,代表国家对新机与改型飞机进行验证实验,给出飞机能否首飞上天和飞机设计定型的强度结论,并为飞机结构寿命与可靠性评定提供依据。

据研究所的负责人介绍,建所四十年来,该所承担了除了直升飞机外,我国所有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的全机及大部件的强度鉴定与验证实验。对每一架飞机的强度实验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充满着风险与挑战。由于用于试验的飞机造价非常昂贵,且只有一次试验机会,因此,科研人员既要保证测出飞机的真实强度数据,还要保证飞机不被意外损害,避免造成巨大的损失。

2003年在完成国家某重点型号飞机首飞前的静力试验任务时,研究所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从国外引进的新设备因正值“非典”时期安装人员无法到达现场进行安装调试,该所便自己组织技术人员消化技术资料、自己动手安装,终于按时完成了新设备的安装调试任务,受到了外商的高度赞誉。试验开始后,面对着一个全新的环境、厂房、设备和前所未遇的大吨位飞机,研究所全体参试人员咬牙顶住压力,克服重重困难,漂亮地完成了试验任务。

与在所内进行静力、疲劳及起落架的落震、摆振实验有所不同,研究所共振试验队伍的足迹却是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在完成“枭龙”和“山鹰”飞机全机共振试验中,所有人员超负荷地工作,终于安全、优质、按时圆满完成了“枭龙”首飞前的全机地面共振试验,随后又按时完成了后续的试验,为“枭龙”飞机的研制和试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研究所的参试人员超常规作战,成功地完成了“山鹰”飞机共振试验任务,为首飞抢回了宝贵的时间。

当我们安全舒适地乘坐飞机翱翔在万米上空时,除了要感谢飞机设计者们,还要感谢飞机强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是他们签发了飞机首飞上天的通行证,让我们可以安全无忧。

本报记者 蒲婧怡

上篇:华山:“高空险走旅游”近日开放
下篇:亲情使者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5/9/20050913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09/13/23198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