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水!水!水!

——陕西水资源状况调查(三)

2023年10月03日

由于对水资源紧缺的省情认识不足,全社会节水意识淡薄,用水效率和效益低下。同时,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贯彻不到位,价格的宏观调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进一步加剧了我省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因此,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全面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通过价格杠杆合理配置水资源,不断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适当提高自来水价格是解决我省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项有效和重要的措施和途径。

8月30日,我省调整了水资源征收标准,这标志着我省历时三年多的水资源费征收工作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同日,陕西省节水办公室发出倡议,号召全民节水。其实我省是最早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省份之一。2003年11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陕西省节水型社会发展纲要》及《陕西省节约用水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大力推行新技术、新工艺、推行计划用水、严格取水审批,积极推行水价改革,开展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2004年西安市被列为国家级节水试点城市,榆林市列入省级试点城市。

西安市人均地表径流占有量为310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2004年,西安市被水利部列为第四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西安市以此为契机,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担任组长的西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由市水务局统一管理全市的地表水和包括地热水、矿泉水在内的全部地下水、各区县政府所在地县城的供水、市区管网外的泄洪排水以及节约用水的行政管理职能等。

同时,西安市政府还先后出台了《西安市水资源管理办法》、《西安市水利建设规划2003-2020》和节约用水规划等等。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西安市按照开源、节流、治污并重的原则:

一是对新建的项目落实节水措施,做到了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验收,逐层把关;

二是严把核准关,对高耗水、高污染的项目不予审批立项,以水定产、定发展规模。西飞公司、灞桥热电厂、青岛啤酒西安分公司等大型企业积极带头,在改造高耗水工艺和引进节水新技术方面不断创新,其中西安中石化总厂投资2500万元建成污水处理回用系统,处理能力达到每小时200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和中水利用步伐,争取使得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通过经济杠杆促进中水回用,使回用率达到50%,要求各县城2010年前必须建设污水处理厂,使污水处理率达到60%,回用率达到30%以上;

四是积极推行IC卡用水制度,在各高校首先推广使用,并通过扩大收费差额,着力解决好洗浴、洗车等行业和地热水供暖用水浪费等问题。去年以来,西安市逐步形成了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记者日前从西安市水务局了解到,西安城市每年节水达5000万吨,相当于一个石砭峪水库的容量。(完) 本报记者 赵阳

上篇:没有了
下篇:仅有“痛斥”是不够的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09/14/23203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