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克勤是韩城发电厂一名普通的职工,他自197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锅炉运行工作。他能用耳朵听出正在运行的锅炉承压部件内部存在的缺陷和隐患,而且准确无误,自1997年以来,先后上百次发现锅炉隐患,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数千万元,被职工亲切地誉为“锅炉神探”。
“神探”的本领是练出来的。郝克勤高中毕业,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从参加工作的那一天起,就爱钻研业务,并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产实践之中。他有一个“毛病”,就是特别关心锅炉的任何一个部位。他每次接班,都提前20分钟到岗位,仔仔细细地检查设备。有一年夏天,正是大中午,冒着40摄氏度的高温,他爬到热得发烫的锅炉包覆过热器旁,打开入孔门,从气流冲刷的混杂声中,他听到了异音,但不能马上确定有无问题。于是,他在26米的高空屏声敛气,仔细聆听,如此反复,折腾了一个小时,终于断定出是“乙侧包覆过热器”泄漏。当他从锅炉上下来时,浑身都湿透了,发梢和眉毛被锅炉上冒出的烟气给烤焦了。他虽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在他的努力下,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他就是如此在工作中日积月累,练就了一身“查漏”的硬功夫。
韩城发电厂建于“文革”期间,设备先天不足,锅炉三天两头出毛病。针对这种情况,郝克勤总结出班前检查要“细”、当班检查要“严”、重点部位检查要“勤”的工作方法,靠这种方法,他近年来发现重大设备缺陷和隐患多达100多项。1997年以来,他靠耳朵听,用心看,共查出水冷壁泄漏9次、省煤器泄漏6次、过热器泄漏9次及其他重大设备缺陷18次,避免了多次恶性停炉事故的发生。到目前,他凭着过硬的技术,探测出的锅炉泄漏准确率为100%,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明星职工。他曾是陕西省电力系统“巡回检查标兵”和“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今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