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利民项目”咋成了“半截子工程”

2023年10月03日

华山农业示范园中心区农贸批发市场,是由华阴市移民局和华山企业公司联合于2002年开始建设的,被渭南市列为当年全市“十大利民建设工程项目”之一。然而,三年多时间过去了,就是这个被各方面都看好的“利民”项目,却变成了“半截子工程”

近日,华山企业公司的职工代表贾瑞宏、邓义民、陈洪志、冯家轩等给记者写信反映说,他们农场(华山企业公司)和华阴市移民局,在三年前联建的农贸市场到现在只盖了一点点,就撂下不开发了。看到这个曾是渭南市的“十大利民建设工程项目”变成“半截子工程”,他们内心很着急,希望有关部门加快市场建设步伐,尽快使这个市场发挥作用;如果市场建不成,应尽快恢复耕地原貌。

50亩土地被撂荒三年

9月5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华山企业公司办公楼旁的该农贸市场,只见沿着大(荔)华(阴)公路和从大华公路到华山企业公司的公路,盖了两排呈直角相连的门面房,门面房在2003年已盖成,大概占地40多亩地,但至今没有对外经营。华山企业公司的职工代表说,2002年建市场时,整个市场共占了他们90亩地,除去市场盖门面房用地外,还有50多亩地被搁置了三年多时间,真可惜。

记者绕过漂亮的门面房,后面就是被搁置了三年的土地。地里杂草丛生,都有半人高了;草下是满地的石块和垃圾,给人一种荒芜的感觉。

据了解,早在2000年,为了振兴原三门峡库区的经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副产品的商品率,促进移民、农场职工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在华阴市政府的协调下,准备由移民局和华山企业公司联合建设“华山农业示范区中心农贸批发市场”。2002年6月,双方签订了联建协议书之后,华阴市人民政府还将建设情况上报给渭南市人民政府,并被列为渭南市“十大利民建设工程项目”。从2002年到2004年,华阴市政府先后四次召开市长办公会议,研究解决联建中的问题。可不知为什么,三年多时间过去了,除盖了两排门面房外,整个市场建设便停滞不前,到目前门面房就立在荒草萋萋的土地上,成为典型的“半截子工程”。

市场建设竟没手续

记者在采访时,看见几个民工正在荒芜的土地上建水塔,民工是移民局派来的,但施工遭到了华山公司职工的强烈阻拦。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华山企业公司职工,职工代表说土地没有办理任何手续就开发建设,就此事他们已向县、市两级相关部门进行了反映,但违法施工至今仍在继续进行。令他们不解的是《土地法》是国家的大法之一。的的确确的违法行为怎么就没人能管呢?

根据双方联建合同和补充合同,华山公司以市场建设用地和原加油站拆迁补偿费作价入股,并负责拆迁职工的安置等事宜;移民局负责办理土地审批手续等。可等华山公司办完了合同中属于自己的事项后,移民局却迟迟没有办好土地审批手续。

到底有没有土地审批手续?9月5日上午,记者首先来到华山企业公司采访,华山公司的汪副总经理告诉记者,关于市场建设的土地手续一直在和市移民局积极办理着。9月5日下午,记者来到华阴市移民局采访,办公室的人员告诉记者领导下乡去了。记者又来到华阴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的人员也说领导不在,还说这个事(指建市场的事)他们管不了,有没有手续让记者去问移民局。

9月6日早上,刚一上班,记者再次来到华阴移民局采访。雷副局长认为,建这个市场是让农场职工、库区移民和华西镇百姓都受益的好事。在谈话中得知,市场建设是没有办理土地审批手续的。雷副局长说,他们很困难,办手续需要一些资金,这个事各级政府都很重视,他们会为此而努力的。

“利民”的好事就要办好。渭南市国土资源局监察科一位姓柳的工作人员说,没有办理土地审批手续的一切占用耕地的建设都是违法的。在采访中各方认为,在目前的状况下,联建的双方要相互协作、各负其责,尽快使这个“半截子工程”合法地动起来,千万不要将“利民工程”拖成了“害民工程”。我们对此也期待着有一个好的结局。

本报记者 阎冬

上篇:中国铁路召唤社会资本
下篇:西北铀矿地质事业创建50周年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09/22/23228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