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麟游县招贤镇石家嘴村村民邢某为2亩承包地纠纷8年时间多次到县、市上访,其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他把情况曾向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反映,国务院将信转至地方后,镇委、镇政府让镇司法所所长郭天明调解。郭天明通过走访当事人,查阅村组承包土地资料,发现邢某反映问题基本属实。随后,郭天明在石家嘴村公开调解,有60余名村民旁听。通过调解,邢某要回了被他人强行耕种了8年之久的承包地。邢某当众感谢郭天明,群众对这个久拖未决、引起国务院重视的纠纷能被郭天明圆满调解赞不绝口。
像这样的调解事例,在郭天明16年基层的司法调解工作中不知道遇到了多少次。但每一次,他都能依法办事,细心调解,最终达到化解矛盾的圆满结果,被群众誉为“善解百姓心中疙瘩的司法所长”。今年已48岁的郭天明是招贤镇司法所长、调解委员会主任。因他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化解矛盾,为社会稳定做出了特殊贡献,今年五一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招贤镇位于山区,全镇人口多,居住分散,民间矛盾纠纷多,有些矛盾得不到及时处理而导致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面对村民纠纷多,激化率、上访率高的实际,郭天明把调解纠纷的重点放在排查矛盾上。他经常走村入户,全面宣传各类法律法规,长期举办普法教育,坚持搞好乡村的司法讲座,以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他处理司法调解时坚持“教育疏导、预防为主、依法调解、防止激化”的原则,把许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近几年来,他共排查各类民事纠纷656件,调处656件,调处率100%;调解成功646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0余万元。他还对173件重大疑难纠纷,公开依法调处;对较复杂的38起纠纷,他给双方当事人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一点一滴地解开当事人心中的疙瘩,使38件纠纷在短期内全部得到了化解,有力地维护了当地的社会稳定。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