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名山名企竞风流

——陕西勉县温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纪实

2023年10月05日

勉县,古称沔县。出县城,过汉江,南行两公里,便是因黄忠刀劈夏侯渊而闻名中外的三国古战场——定军山。

在山脚下草木茂盛的一片洼地里,高耸的机械设备、洁净如画的厂区,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紧紧依偎着巍巍定军山,这便是陕西勉县温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吸定军山之灵气,集武侯之智慧,温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全体员工,在领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董事长王明贵的带领下,沐浴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之春风,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以改革家的宏伟气势,保持农民淳朴、善良、艰苦创业的本色,经过26年风雨洗礼,顽强拼搏,将一个家庭作坊式的蛋蛋窑小厂,发展成一个拥用固定资产投资近亿元,员工420人,年生产水泥能力达到50万吨的全机械化操作的现代水泥生产企业。为名山的历史写上了厚重的一笔。公司先后被农业部授予“质量优胜企业”、“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被省政府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科技示范企业”、“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百强乡镇企业”等;主导产品“西城”牌系列水泥,先后荣获省优、部优产品称号,2004年被省政府认定为“陕西省名牌产品”,产品先后被宁强二郎坝水电站、西汉高速公路、汉中市桥闸工程等省、市重点工程采用,远销甘、川、鄂及本省十四地、市,深受用户青睐;产品产销率100%,成为市、县纳税大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据资料显示,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水泥总量已居世界第一,国内供求趋于饱和。到了新世纪以后,原本供大于求的市场,水泥行业又经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而产品价格低迷的双重打击,大部分中小企业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负债经营,举步维艰。去年,随着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持续回落及房地产的降温,水泥需求增长放缓,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局面更加突出,全国水泥行业亏损严重,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达到白热化程度。勉县境内三家水泥企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而在此环境下,温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仍稳步发展,全面完成各项经济指标,成为一枝独秀。那么,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改制增添活力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这是公司董事长王明贵带领全体员工搏击市场浪潮的真实写照。温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79年,原名勉县温泉水泥厂,当时是隶属于勉县温泉区公所仅有三、四十个农民工的社队企业,用土法蛋窑,手工烧制水泥,年生产量不足1000吨。1983年,在效益低下,连年亏损,职工人心涣散,债台高筑,厂子濒临倒闭的关键时刻,时任温泉区企业办主任的王明贵,放弃轻松的工作,不顾亲友劝阻,以共产党员的历史责任感向上级组织立下军令状,毅然揽下这个“百病缠身”的烂摊子。一进厂,王明贵便一头扎进车间劈石头,抡大锨,推人力车,三个月未回一次家。连续奋战在生产第一线。职工被他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震动了,纷纷磨拳擦掌,拼搏奋斗。年底,一举扭亏,结束了“四面楚歌”的局面。随后,企业依靠自身积累,走“滚雪球”的发展模式,逐年扩大再生产。到1997年,经过19年的艰辛努力,企业拥有一座年产2.5万吨水泥的小型旋窑生产线和一条年产2万吨水泥的机械化立窑生产线,年实际生产水泥仅4万吨。

1998年,是一个令温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全体员工难以忘怀的年份,是一个让全体员工自豪的年份。根据陕西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的精神,企业面对产权不明、政企不分,管理机制落后的弊端,邀请县人大、县政协、体改办、乡镇企业局、农业银行等各部门领导,全力探索适合本企业体制改革之路。最后,经过三次会诊,多方考查论证,确定了组建责任公司的改制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从立项申请、组建改制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到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股权量化,建章立制,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公开、公正、合理、有利,较好地兼顾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业务部门的配合,广大职工的认可。在全县第一家实行产权制度改革一举成功。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责权对等,一个新型的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顺应改革潮流而诞生,从温泉水泥厂到温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历史,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伴随着产权制度的改革,公司内部机构改革也大刀阔斧地进行。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和多项管理制度,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及生产、经营、技改各负其责;完善了党组织、工会、团组织、妇女组织,变管理职能为服务职能,废除中层干部任命制,实行竞岗聘任;按照成本倒算法,将三大车间变为三大分厂,实行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承包到人,自负盈亏;精减科室。将原13个科室、部门合并精简为“四部一司”,即质检部、财务部、机电部、保卫部和销售公司,科员竞争上岗,优胜劣汰,退入生产一线;实行职工离退养制度。依据国家规定年龄,每年安排10个左右到退养年龄的职工退养,根据其工龄、贡献,付给一定安家费,解除职工后顾之忧,并且为公司及时吸纳大、中专院校学生,补充新鲜血液留足了岗位空间。

改制后的温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焕发出了无限的青春活力。各项工作出现了“多、快、好、省”的局面。

“多、快、好、省”,毛泽东主席提出的这个工作目标,被许多人认为是一种美好但无法实现的空想。而温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上下一心,团结奋战,将一件件在许多人看来是空想的事情,演绎成了业内人士无不叹服的经典。

多:从1999年到2004年的6年时间内,在国家“抓大放小”产业政策限制下,在金融部门停止放贷的情况下,完全靠股东扩股集资和公司自筹资金,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使年生产能力从4万多吨增加到50万吨,由小型企业跨入中型企业行列。

快:2003年投资3000万元的新型干法旋窑生产线,按照同类项目,国内需1年半左右的时间,而公司从立项、筹资到技改安装,实现当年投资,当年投产见效的奇迹,缩短工期半年时间。同时,一些小技小改项目,设备检修工程,也比原来缩短一半时间。

好:公司经济效益一年一个台阶,由原来年利税不足百万元上升到500万元。销售公司实行买卖制承包以后,将每月的销售数量、销售单价、货款回收同本人工资挂钩,实行货款业务员终身负责制,消灭了吊帐、烂帐,保护了公司利益。

省:生产系统三大分厂实行目标承包后,吨水泥成本下降15元;每次技术改造,均由公司技改部门自行设计、自己安装、调试,设备采购透明公开,向社会招标,节约资金达500余万元。公司董事长王明贵,面对飞速发展的企业,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良好的道德品质,廉洁奉公,艰苦创业。出差不坐卧铺车,不住高档宾馆,与董事会一班人平等相待。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2000年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多次荣获省、市、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副董事长宁继华,吃住在公司,以公司为家,夜以继日的勤奋工作。副总经理戚涛,分管公司财务、供应、销售工作,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时时处处以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风貌带动人;时时处处以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鼓舞人,成为公司管理层的楷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们的带领下,公司上下“团结、拼搏、奉献、争先”的气氛更加浓厚,“思想决定出路,人品铸就产品”的理念更加牢固,“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危机感更加强烈,构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西城文化”模式。

改革的力量是无穷的,改革的步伐是永无止境的。2003年,公司董事会根据形势的迅猛发展,经股东大会同意,报请上级批准,实现了第二次改革。他们将原56名股东,按照自愿平等原则,优化组合为17名股东。从此,公司决策更加及时、英明果断,机智灵活,使公司在市场大潮中不断调整航线,游刃有余。

科技创新增强后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至理名言被温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发挥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当初的集体企业还是现在的有限责任公司,决策层都把科技创新作为支撑企业的支柱。企业成立之初,面对农民工文化素质低,科技人才奇缺的现实,先后投资100多万元,进行人才培养。企业成立了人才培训中心,开办了业余技校。每年定期组织专业人才,聘请专家授课;分批选派青年技术骨干,进入大中专院校学习;不定期组织重点岗位职工,到省内外知名同行处学习、取经。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优厚条件吸纳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目前为止,全公司共有各类技术人才120名,其中具有中级职称的已达34人,有4人具备高级职称。正是这些自己培养出来的科技人才,唱响了一曲又一曲科技兴企的凯歌。

1985年,面对小得可怜的生产规模、家庭作坊式的原始生产条件,蛋窑质量不稳定,产品难以参与市场竞争的局面,企业投资225万元进行技改,建成旋窑生产线,结束土法生产历史。1992年,随着市场的变化,各种原燃材料大幅度涨价,单一旋窑燃料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企业投资85万元,仅用半年时间,建成立窑生产线。至此,年生产水泥能力4万吨,旋窑、立窑形成优势互补,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1998年改制以后,公司利用新机制优势,投资1000万元建成年产20万吨水泥的机械化立窑生产线,完成本县境内三家水泥企业三足鼎立局面。进入新世纪以后,在全国水泥市场供大于求,产能过剩,小型企业技术落后,能源消耗大的情况下,国家出台了“抓大放小”的产业政策。对此,许多同行都持观望态度,不敢冒风险。本公司内部也有人说风凉话。但公司领导横刀立马,大胆决定:像温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企业,处于产业政策的边缘,如不技改就没有出路。2003年,力排众议,决定进行3×48米干法回转窑生产线技改。从立项、筹资到土建,安装、调试,克服工期短,任务重,技术含量高等重重困难,当年八月一次性试车点火成功。此生产线由省建材设计院吸取国际国内优秀成果设计而成,工艺设备先进,生产过程采用微机控制技术,自动化程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4年,又投资1000万元,建成3×13米高细水泥磨及辅助配套设备、环保除尘设备。使年生产水泥能力达到50万吨,且达到环境保护要求。技术改造,使温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走上了规模化、效益化发展道路。

以上仅仅只是温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兴企的冰山一角。早在1992年,公司就自主研发了325#钢渣白水泥,获汉中地区“汉飞奖”;1994年,研制开发了425#早强矿渣水泥,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获中国西部技术交易会金奖。此两项均填补了省内空白。从去年开始,公司通过反复研究试验,利用工业废弃物,研制生产出绿色建材P·C32·5级水泥。经今年7月省级专家评审,认为该产品符合绿色建材体系评价要求和GB12958—1999国际要求,且在生产过程中,利用回转窑烟气余热和煤矸石残煤热量用于烘干原材料,有效利用了烟气余热,无二次污染,进一步提高了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的科技附加值。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水泥产量,节约了能源和资源,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用于此项目中自主研发的水泥激发剂,获国家专利证书。新产品的开发,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在不断开发新产品的同时,该公司还鼓励职工刻苦钻研,致力技术革新,小技小改。公司专门设立了技改奖励金,每年达20万元之多。职工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已蔚然成风。其中,最著名的是由公司技术攻关人员研发的球磨机凹型衬板改造,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小型干法回转窑节能工艺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每年为公司创造效益100余万元。水泥生产是一个扬尘点较高的行业,温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投资500万元用于粉尘治理,使粉尘排放达到国家标准,加大废水二次利用力度,在厂区内建设7个废水回收处理池,水资源二次利用率达到85%。公司一口水井,原来生产能力20万吨时不够用,现在生产能力达到50万吨还有节余。在利用科技投入走节约性路子上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由此,公司先后被省政府授予“科技示范企业”,被农业部授予“科技进步先进单位”。董事长王明贵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工作者称号、副董事长宁继华先后三次获得省级先进个人。温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在依靠科技兴企的道路上,迈着坚定的步伐。

品牌战略做大做强

三尺瑶琴胜雄狮,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温水公司鼎天立。取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唱“空城计”处“西城”作为自已产品的品牌,足以说明温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具有强烈的品牌意识。

该公司26年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造品牌、保品牌、宣扬品牌的历史。他们用优质的产品质量创造名牌产品,用优质的售后服务,提升品牌质量。为保证产品优质率达到100%,公司把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工艺设备共同应用,使二者相辅相承,相得益彰。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制定了优于国标的企业内控标准;采取原燃材料预均化和多库空压均化储存系统;对生料配料,燃料煅烧,水泥粉磨,水泥包装及散装水泥设施等全部实现微机自动化监控。在全公司范围内,建立23个质量观测点,13个重点控制点,严把上道工序质量不合格,产品严禁转入下道工序的质量关;采用自动偏火仪,钙铁煤分析仪等先进检测设备进行质量检测,使工艺管理成为驾驭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实现品质持续改进的系统工程技术。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原燃材料购进到产品售出,制定出20余项制度达100余条,每道工序,每个环节,做到标准分解,指标量化,实现程序化操作,系统化管理。“西城”牌系列水泥以良好的生产硬件,严格的工艺条件,科学的检测手段,保证了卓越的产品质量。多年来,在省、市、县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统检及抽检中,连续保持出厂水泥合格率、富裕标号合格率、包装袋重合格率三个百分之百,多次获得省、市奖励,曾荣获全国第八次水泥质量化学分析大对比一等奖。

随着建材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公司把质量管理职能转向于实现公司对社会的全面承诺,体现在企业持续追求为顾客提供卓越品质的产品与售后服务的全过程。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公司围绕“以顾客为中心,以法律为准绳,用最经济的手段,向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顾客的期望就是公司永远追求的目标”的质量方针,健全、完善了各种实施保障措施和制度,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营造“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平台。公司各部门之间相互沟通,亲切协作。销售公司先后建立40余个直销网点,并逐年扩充售后服务联系点。组建装卸、远输、技术服务三个专业服务队,坚持24小时上门服务。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更加促进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可靠性,树立起了良好的市场形象。2000年,公司一次性通过了ISO9002:1994版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随着新标准的贯彻执行,2003年,又一次性通过了ISO9001:2000版的转换、认证工作。

有些人士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尚有可能,如今,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孤芳自赏的结果只能是默默无闻的凋谢。未来市场将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今后水泥市场的竞争,很大层面上将是品牌的竞争。为此,早在1998年,公司就成立了品牌兴企战略领导小组,制定了“做百强企业,树一流品牌”的名牌战略,拟定了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立足可持续发展,专注打造自己的个性品牌。加大广告投入,加强品牌宣传,培育品牌信誉,扩大品牌的市场影响力。“西城”牌水泥根源于温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内部,成长、发展,壮大于温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西城”商标两次蝉联“陕西省著名商标”,“西城”牌水泥,2004年被省政府认定为“陕西省名牌产品”,是当年汉中市内唯一获此殊荣的水泥品牌。“西城”名牌给温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带来了无限的商机,最大的效益,多次被省市评为“用户最满意产品”,“用户信得过产品”,2001年首次打入国家重点工程西汉高速公路建设,2003年一举中标西汉高速公路洋勉段工程,产品产销率连续多年达到100%,为企业做大做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品铸就产品,产品反映人品。在社会上建立了崇高威望的温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按期归还借款、按期付息,从未给银行等金融部门带来任何风险,采购物料现款现货。良好的形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促进了自身发展,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

温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成功改制,并以科技为依托,走品牌强企之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业绩,头上罩着一个又一个耀眼光环,感谢其生长的环境,宽松肥沃的土壤。

在勉县县城向南眺望,温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巍然屹立在青翠欲滴的定军山下。轰鸣的机器声似战马嘶叫,“西城人”骑马扬鞭,以震天的号子,高唱一曲古战场的赞歌。

温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西城人”、“西城”牌水泥,必将向古战场定军山一样,载入史册,闻名于世。 (罗庆明 刘耀华 石林)

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左二: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明贵 右二:常务副总经理宁继华左一:副总经理戚涛 右一:工会主席孙俊华)

厂区一角

干法回转窑生产线

公司办公大楼

贺家峡桥梁

居民小区

汉中钢铁公司八十米高烟囱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5/10/20051011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10/11/23723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