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诚信,西安诚信”是西安街头常见的一句广告语。在倡导诚信的今天,西安人在很多地方为外来者树立了诚信的典范,但在一些“窗口”单位,一些人的做法却偏偏让西安与诚信擦肩而过,与诚信拉开了距离。
瓦尔特与金边茄子
瓦尔特来自德国慕尼黑,是生态林学专家,此次来中国是与我省林业厅联合搞一个项目,已在宜君等地农村下乡多日。
国庆期间恰逢天雨,在西安休整几天。“内外有别”这个成语让懂汉语的瓦尔特别有一番滋味。他入住新城广场某酒店,为节省费用,他常去附近的新城餐厅就餐。一连数次,服务员总是向他推荐最贵的饭菜和酒。瓦尔特不喝白酒,只是喝点西安的汉斯啤酒,因为汉斯是家族的姓氏。瓦尔特是素食主义者,他点香菇烧青菜,服务员说是没有,点个烧茄子倒是有,“端上来的茄子根本不能吃,盘子四周镶着金边,最让我惊异的是,卖给中国人的烧茄子是8元钱,卖给我的烧茄子要22元钱,我问为什么,他们说我吃的是金边茄子。”
10月8日中午,记者一行三人陪瓦尔特再次踏入新城餐厅,这次是陪同瓦尔特的省林业厅干事点菜,香菇烧青菜有了,便宜点的素菜全都有了,席间,瓦尔特用汉语把金边茄子的事又说了一遍,当省林业厅的干事质问服务员时,她们个个不言语。老板也不见踪影。
常宁宫强售蒋行宫门票
如果说,在某些人眼里外国人都是有钱人,抱着不赚白不赚的心理丢掉了诚信,那么,常宁宫强售门票就更让消费者想不通了。
10月5日,去常宁宫休闲的人才进大门,就被一个着制服的保安拦住了,他手拿一叠票据,声称每人必须买面值10元的蒋行宫门票才能入内。当即有游客指出,只是来看看景色,不一定非要去蒋行宫参观,何需买门票?保安却不依不饶,说就是怕游人不消费才强令游人买门票,不想参观行宫,可用门票抵现金娱乐消费。
几名游客拒绝买行宫门票未果,无奈,众游人只能打开钱包。买了行宫门票的游人走到入口发现,这里因为维修已停止营业。门口的工作人员解释说,因连阴雨,山体滑坡,道路不通。面对游客停止开放为何还强售门票的质问,几个工作人员同时“劝”游人用门票冲抵现金去娱乐。门票成了鸡肋,大批游人只能去玩桌上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强迫自己花掉门票。
老成都川菜馆暗设“最低消费”
“民以食为天”。10月6日晚,陈女士等九人游玩归来,又累又饿,走在西安市西七路上,被“老成都川菜馆”的人热情招呼入内。陈女士一行想坐在大厅,招呼的老太太说人太多坐不下,刚好还有一个包间空着。菜快吃完了,同行的人上卫生间,偶然发现墙角立了一个牌子,红纸上写着这个包间最低消费300元,隔壁最低消费500元。
果然结账时,收银员要以最低消费为限,结账的人质问招呼的老太太为何不提前声明,并以现在不许设定最低消费据理力争,争执的最终结果是“老成都川菜馆”取消了最低消费,按实际消费额收钱。不料,要发票时又遇到了麻烦,店方声称发票用完,要么在实际消费额的基础上减3元钱就当是中奖,要么数天后给发票。早被店家不诚信搞得情绪低落的陈女士一行,只好赶紧付钱走人。“我觉着西安和诚信有距离”。望着老成都川菜馆的招牌,陈女士的同行者发出感叹。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