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 沧桑
黄嫂在我们居住的那片名声很响,只要提起她,没人不知道。黄嫂是安徽人,娘家姓徐,20年前嫁给了残疾人黄兴瑞,从安徽农村来到古都棉纺织厂,慢慢的小徐就变成了黄嫂。
黄嫂没有工作,残疾人黄兴瑞所在的古都棉纺厂劳司配件厂效益不好,女儿又考上大学,为了糊口过日子,黄嫂就在自家的阳台开了个商店,卖点酱油醋、小零碎弥补一下家用。
没有开小店前,黄嫂很少与人交往,一个人钻在家里忙自己的事。小店一开,黄嫂想挣钱,就得和人打交道。一来一往,人们和黄嫂熟悉起来。黄嫂热情,小店又在楼头,人们吃过晚饭,有事没事都爱在这里坐一坐。开个摩托车到小区找人,车就放小店前的空地上,说声“嫂子,这车”,认识不认识,黄嫂就把车放在了心上。
经商的儿子每次来看我,也是把他那辆二手桑塔纳停放在黄嫂小店前的空地上。
一天晚饭后,我上网查资料。突然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是黄嫂,我就急忙让黄嫂进屋。
黄嫂摇摇头,“我就不进去了,女子放假在家闲着,想请你帮她找一份家教,这女子功课还行!”
我点点头。
第二天恰好儿子回来,我就把黄嫂托我给她女儿找家教的事说了一遍。儿子听后爽快地说:“反正我欠人家黄嫂的人情,就叫她女儿给萌萌补补课吧。”
我将儿子的想法告诉了黄嫂,并写下了儿子的手机号。
……
中秋节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围在一起吃月饼。黄嫂和她的女儿来了。
黄嫂把一塑料袋毛豆放到茶几上,说道:“这是王师傅在渭河滩自个种的,一星点化肥都没上,让萌萌尝尝。”说着,黄嫂从口袋里拿出一卷钱,对着儿子说:“丽丽给萌萌代了一个月家教,你咋给她这么多钱。我打听了一下,一天家教最多10块钱。这多余的钱我让丽丽给你送来,丽丽不好意思,非把我给拉来!这钱你就快收下!”黄嫂把钱放到茶几上。
“没有多给,再说儿子每次回来还让你操心。”我急忙对黄嫂说。
“街坊邻居谁还给谁不帮个忙?”边说边拉着女儿走了。
黄嫂走后,望着留在茶几上的钱,几个大人悄然无语。只有小孙女萌萌高声唱着黄嫂女儿教给她的歌:“月儿明,月儿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