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浅谈豫剧的音乐之美

2023年10月05日

豫剧,是全国的大剧种,又是代表中原大地河南的第一剧种,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要保持豫剧的风格,而不是用其他的形式代替,我认为一定要研究和发展它的音乐之美。

豫剧音乐的发展,首先应该是旋律美。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但穿戴讲究完美,而且从听觉上也应该有一种美的享受,那些原始、粗俗毫无兴趣的老腔老调早已令人生厌,那种把全身力量都使上,声嘶力竭,恨不得把台板蹦塌的唱法,我认为,它不是美,而是野。总之,非艺术的音乐现象应退避三舍,戏曲艺术的音乐和唱腔应追求调新曲美,发音科学,用新时代的声音美去体现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豫剧的音乐和唱腔在继承和发展中一定要大胆吸取外来的营养,这样,才能让观众得到美的享受,只有这样,观众才会喜欢。

例如,近期来我团连排四台大戏,我在每部戏的音乐和唱腔设计中都根据人物的特点和剧情的需要,巧妙地加入了其他剧种的精华,在《不该凋谢的玫瑰》一剧中,为了体现法轮功站长的阴险和毒辣,在他诱骗别人练功时,我在唱腔中加入了河南坠子和山东柳琴的一些音乐,使这个反面人物活灵活现地站在舞台上。在《洁白的玉兰花》和《任长霞》这两部戏中,为了让观众加深对一号人物“白兰”和“任长霞”的认识,我在他们的唱腔中适当的吸取了京韵大鼓和歌剧的音乐,把共产党员高大的形象用慷慨激昂的唱腔淋漓尽致的展现给观众,演员唱着舒服,观众听着激动,达到了美与人物的结合。在《梦桃》的唱腔中,我是更加大胆的把现代网络歌曲与陕西地方戏加入到音乐和唱腔,为了表现吴老板在歌舞厅里表现的玩世不恭,我用“老鼠爱大米”的旋律加上豫腔豫调的音乐把一个俗不可耐的爆发户展现出来。而在赵梦桃与张秋香这两个人物中,我用豫剧和秦腔的对唱来表现,因为这两个人物是陕西省人人皆知的代表人物,一个是河南籍的纺织工,一个是陕西地道的老农妇,而他们的共同处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全国劳模和人大代表,如果让张秋香唱豫剧,她一张嘴可能就会丢去她在陕西的应有形象,我让张秋香大胆地使用陕西方言道白及碗碗腔的演唱,通过实践,观众不但接受了这种秦味豫剧,而更突出了人物的形象,专家们也认为这是一种大胆的艺术嫁接,并得到了认可。

另外,在演奏实践中,我还认识到,板胡是豫剧乐队中的主帅,河南豫剧若没有板胡的加入,就失去了河南梆子应有的特色与光华。板胡,音色清脆、高亢激昂、娓娓动听,确实是豫剧乐队中的掌舵手。

板胡本身有很多特色的技巧,如揉、打、滑、捏、点、有分弓、快弓、慢弓、顿弓、颤弓等。要掌握好板胡的技巧很难,运用好板胡的技巧更难。所以,我称豫剧板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比较难练好的乐器,同时又是比较难演奏的乐器。

板胡要与二胡融合,就得学会“温柔”,要与弹拨乐融合,就得学会“拨、击、点、缀”,要与电子琴融合,就得学会“低声下气、豪爽奔放”要与指挥员(司鼓)的观点一致,还得学会“见风使舵、察言观色”豫剧乐队,就像汪洋中的一只大船,没有板胡舵手的驾驭,就不能很理想的达到对岸,因此板胡在豫剧乐队中起着绝无仅有的地位。

在板胡的演奏中,个人技术问题十分重要。不光右手持弓上就有多种技巧,在快弓、慢弓、分弓上基本功要过硬,才能保证力度音量均衡,拉的开,推的进,而且,在左手指法上,揉、打、滑、扶相应配合。揉弦时必须要有力度,而左手又不能僵硬,这就是演奏员方法和功夫问题,打弦的目的是使乐曲华丽多彩,有助于表达热烈欢快的气氛,那么打弦的频率和快慢都是有技巧性的。合格演奏员掌握乐器基本功夫是决定演奏员合格与否的根本。如没有好的基本功拉出来的音色、运弓、按弦就谈不到所要表达的感情。因为演奏员是通过乐器来表现的,如果演奏员没有好的演奏技巧,就表现不出来音乐的韵味、唱腔的优美和情感的流露。

通过以上几部戏的音乐唱腔的改革,使我深深地认识到,任何艺术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就现在的豫剧而言,也是经过几代艺术家在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中保留下来的,继承就是为了发展,发展才是艺术前进的动力,如果没有发展,不管是任何一个剧种也会被时代而淘汰。豫剧为何会成为全国的大剧种,不仅仅是因为河南地大人多,而是靠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来发展起来的。

我作为一个专业的豫剧演奏员,通过实践,我明白了演奏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演奏功底,而且还要有很好的艺术素质,学好演奏是为了继承,搞好戏曲改革是为了发展戏曲。为了让豫剧的音乐唱腔更美,我将会更加努力,让豫剧这个古老的地方剧种给观众以更多的艺术享受。(郭宝玉 西安市豫剧团演奏员)

上篇:领导夫人要算好几笔账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5/10/20051017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10/17/23737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