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读一点中国文化源头书

2023年10月05日

·若白·

首先声明,“文化源头书”这一词语,是我杜撰的,并无文献根据。我的意思是指影响我国两千多年思想文化的先秦两汉的一些文化典籍,如《论语》、《孟子》、《庄子》及《诗经》、《左传》、《春秋》等等,再如《楚辞》及《史记》等。我觉得今天已有一定能阅读能力的读者,无论是治学还是学习继承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都应该尽量读点这些典籍。否则,便不能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的根脉,只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一知半解,游谈无根。

我之所以称这些书为“文化源头书”,一是因为它们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历史文化典籍,它们不仅记录了两千多年前中国社会的历史状况,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文明程度,而且奠定了中国文明的根基。二是这些书中的思想、语言、典章制度,影响了整个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比如,《论语》全文不过一万七八千字,但是它留下的成语典故,就有二百多条;《庄子》原文也只有几万字,但是留下的成语典故,也多达一百七十多条。再如,《论语》中提出的“仁”,老庄提出的“道”,一直影响着以后二千多年的思想文化,甚至人们的生活观念,不懂它们的基本含义,就很难弄懂汉唐以后的文化典籍。

由于语言文字的古今差异,现在一般读者对阅读这些古代典籍存在一定困难,这可以理解。但是只要肯于下功夫,还是不难克服的。这里我想到钱穆先生写给孙女的一封关于书的信,不妨抄录出来,供读者借鉴。

钱穆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国学大师,一生读书甚多,著述颇丰,今有《钱宾四先生全集》存世。一九八一年先生的孙女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先生给她写了一封信,开了一个书目单,并论及如何去读:

“《先秦诸子系年》一书不宜早读,《论语新解》则尽可读,读后有解有不解,须隔一时再读。则所解自增,最好能背诵《论语》本文,积年多读,则自能背诵,能背诵后,则其中深义自会体悟。”

“《论语》外,须诵《孟子》、《大学》、《中庸》及《朱子章句集注》为主。《庄子》外须诵《老子》。四书庄老外,该读《史记》,须全读不宜选读,遇不易解处,约略读过,遇能又爱读处,则仍须反复多读,仍盼能背诵。此等皆须真工夫,不宜经意翻阅过目即算。”

“倘读中国通史,最好能看我的《国史大纲》。此书实亦难读,待你读后有疑问,我可指点你。总之,须你有问,我始能答。各人读书所得不同,须随各人性情智慧自己寻一条路前进,共同指导总是粗略的。”

这封信全文收在钱穆先生的《钱宾四先生全集·素书楼余渖》中。钱先生在这里开出的正是我所理解的文化源头书,先生提出的读书方法,对一般读者也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现在有许多专家学者呼吁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加强国学基础教育,我也来为之一呼。

上篇:郭沫若与毛泽东的诗词唱和
下篇:红楼三叹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5/10/20051021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10/21/23754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