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从“加工中心”到“制造中心”

——陕西压延设备厂走持续发展的路子

2023年10月04日

陕西压延设备厂金工车间职工正在装配2450轧机

陕西压延设备厂在6个月时间中,提前实现了今年5000万元利润的计划。目前,这个企业已为明年承揽订货量6亿多元,令业内人刮目相看。最近,记者慕名来到这个企业采访,探寻企业持续发展之路。

这家始建于1966年的企业,历史上曾有过鼎盛时期,也有过艰难的一段日子。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企业陷入困境,难以为继。1993年,新班子一展雄风,当年就实现扭亏。然而,接下来的几年中,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艰难地爬坡。面对这种局面,企业领导班子带领全体职工适应市场,扭转思路,克服困难,在继续与国内重机行业各大企业争分“一碗羹”的同时,把重点放在与欧美国家著名企业的合作上。经过艰苦的奋斗,企业终于走上了持续发展的道路。

如今的陕压厂已与世界8个国家的18家国际著名企业合作,产品不仅为国内宝钢、武钢、本钢、唐钢、酒钢等大型企业提供,而且还出口到德国蒂森克虏伯、韩国浦项制铁、日本新日铁等国外著名公司,近10年的产品出口已达5000万美元。

给外商“打工” 聚集能量

用外国著名企业的图纸,由国内厂家生产制造产品,靠机械加工过日子,人们形象的说这是为国外企业“打工”。在这么多年的“打工”过程中,受世界经济一体化影响的陕压厂,在新技术吸收、培训职工、技术标准的国际接轨等方面尝到了不少甜头,陕压厂的综合实力也得到了提升。厂里科技人员先后有100多人次出国,与国外设计人员联合设计或转化图纸,从中吸收了不少先进的设计技术和理念;管理人员也在合作中,学习和借鉴了一些先进的管理知识;一线工人中有36名电焊工、管工分别取得日本日立公司和德国西马克公司颁发的上岗资格证书;陕压厂的规模在国内重机行业虽排不在最前面,但生产中贯彻的标准,却是世界顶级的重工标准——德国西马克公司的SN200,这个标准将企业从产品设计到包装运输都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

在1994年的陕压厂完成5亿元的产值中,为国外企业加工生产的比例达到了60%以上,似乎企业成了“加工中心”。

开发核心产品 占领市场

然而在多年的“打工”中,陕压厂没有迷失自我。在“打工”合作生产的整套产品中,前几年每吨才卖到1万多元,工人们风趣地说:“这是在卖钢材”。而合作外国厂商运来的很少量的核心技术配套件,则是前者的十倍、几十倍的价格。“打工”使陕压厂的职工明白了一个道理:虽然“打工”有了活干,职工加班、连班拼命干,但企业开发、设计、生产不了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则会一辈子为别人“打工”。通过打工来扩大交流,为自己的研发队伍充电,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真正占领市场,才能真正得到持续发展。

基于这一理念,陕压厂从原来外商技术总负责、图纸转化、引进技术国内分交为主,具有自主产权为辅的状态,向两者并存、在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开发、逐步实现具有知识产权和良好的市场占有率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与国外企业合作制造产品的同时,全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使陕压厂发展有了质的飞跃,企业由“加工中心”向“制造中心”过渡。2004年,工厂完成的机器产品产量较上年减少了4.49%,而利润总额却是上年的135.23%。

2003年,陕压厂把给浙江协和薄板有限公司生产的价值5000万元的年产20万吨产品1450MM六辊可逆冷轧机组,作为了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个样板工程。这套向用户“交钥匙”的成套设备,完全由陕压厂自行设计开发、加工制造、总包成套直至安装调试交工。这套产品在2004年底交货投产后,已成为用户的“印钞机,而陕压也获得了近千万元的利润,厂家和用户得到“双赢”。这套产品的产成,彰显出企业在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中的雄厚实力。

在采访中,陕压厂的党委书记樊之永讲起了这么一件事。那是在2000年,德国西马克公司给其本国的蒂森克虏伯公司采购冷轧设备,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希望能够在本土制造,考虑到价格因素,可以到海外采购,但不要采购中国制造的设备。但西马克公司经过考察后,还是选用陕压厂制造的设备,签订了2000吨的合同额,但要求先行生产200吨,西马克公司事先并没有告诉蒂森克虏伯公司。陕压厂完成了200吨后,西马克公司请蒂森克虏伯公司验收设备。当得知是中国制造的时,连连摇摇头表示不同意。在西马克公司的劝说下,终使蒂森克虏伯的一位副总裁来到厂里验收。向来精细严格的德国人,近乎于苛刻的检验,结果令这位副总裁折服了。

他风趣地说:“我来的时候把手表时针倒拨了几十年,现在我又把手表时间拨回来了。”近几年来,陕压厂自主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有轧制钢材的冷热轧机、卷取机、矫直机,还有轧制铝、钨、钼、铅、铜等材质的各类轧机,品种达24类,产品用户有国内冶金大型企业还出口至国外。2005年上半年,在全国冶金矿山企业中,陕压销售收入排名第25名,利润排名第二名,产量排名为第四名;在陕西机器制造业中,利润排名第一,已成为全省装备制造业的龙头。

“发展才是硬道理”。陕压厂不断加快股份制改制的步伐,目前正加紧与某强势公司洽谈强强联合的进程。那么,陕压厂的未来将成为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工程总包能力,能为国民经济提供重大装备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专业化冶金设备及成套设备的制造基地。我们在这里预祝他们奋发努力,描绘出引中华民族自豪的最美丽画图。 本报记者 王仓盛

上篇:国产手机厂商明年将“阵亡”一半
下篇:铜川 用循环经济再造水泥“航母”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5/11/20051101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11/01/23544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