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铜川 用循环经济再造水泥“航母”

2023年10月04日

随着今年8月底,秦岭水泥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的点火试产及铜川市的另一家重要水泥生产企业——声威建材的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技改项目已进入正常运转阶段。这两条水泥技改项目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变铜川水泥企业“高消耗、大污染、规模低”的现状,挺起了铜川水泥企业向现代化迈进的脊梁。

铜川是我省重要的重工业基地,铝业、煤炭、水泥是其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其水泥2004年共生产476.7万吨,占全省水泥产量的26.5%,为陕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水泥企业造成的污染问题特别严重,2003年全市水泥粉尘排放量为6.3万吨、废气排放量273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市排放总量的97%和61%。这无疑影响着铜川的环境和制约着铜川的经济发展,人们对关闭小水泥企业的呼声日益强烈。但面对水泥这个支柱产业,是一关了之,还是将其做大做强?铜川市选择了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和铜川经济发展的要求,依法关闭污染的小水泥生产企业;一方面又着手抓骨干水泥企业的技术改造,走循环经济的发展之路,壮大铜川的水泥工业。

到2004年底,铜川市有水泥生产企业25户,其中污染大的立窑生产线有28条,旋窑生产线46条。从2003年开始,铜川市首先在川口地区和210国道沿线重点区域治理水泥污染,对新川水泥厂等落后的生产线进行拆除;对已淘汰的耀州区新兴水泥厂等6个小水泥厂的厂房和建筑物进行拆除。去年,他们又淘汰拆除川口地区9条水泥立窑。截至目前,铜川市已关闭立窑水泥企业6家,拆除生产线18条,基本达到了第一阶段治理的目标。水泥污染企业的依法关闭,从根本上改变了铜川的环境污染问题。铜川市环保局的资料显示,今年1—8月份,全市空气质量二级和二级以上天数达181天,比去年同期增加36天。环保局一位姓付的工作人员说:“现在在铜川能看到蓝天白云的日子已经很寻常了,这都与治理水泥污染有很大的关系”。

在关闭小污染水泥企业的同时,铜川制定了《水泥工业发展规划》,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围绕扩大总量,加快以高新技术改造落后的生产线的步伐,大力发展高标号水泥、特种水泥制品;用法律的手段,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积极组建以大型骨干企业为核心的企业集团。秦岭水泥和声威公司的两条日产5000吨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就是采取国内最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和设备。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铜川市注重水泥的规模化发展。建立“秦岭、惠塬、声威”三个水泥工业园区,走集约规模化的水泥发展之路。今后,铜川的水泥企业都要进入园区生产。今年他们在关闭小水泥企业的同时,建立了6座年产30万吨的水泥粉磨站,到2010年,铜川要建10—15个年产30万吨的水泥粉磨站,关闭所有的立窑生产场地,把关闭的立窑生产场地逐步建成粉磨站。目前,铜川市的污染治理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水泥生产能力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了跨越式的发展,预计到年底,全市水泥生产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其中新型干法预分解窑和先进的旋窑生产能力为850万吨。一个新型的水泥生产基地、一个陕西的水泥“航母”正在铜川崛起。

本报记者 阎冬

上篇:从“加工中心”到“制造中心”
下篇:汉台区绿色产业富民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5/11/20051101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11/01/23544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