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经理:刘和兴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得位于祖国西北桥头堡的陕西一下子变得充满了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如今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山青水秀的陕南大地,还是在沟壑纵横的陕北高原,抑或是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整个三秦大地已踏着二十一世纪车轮的步伐,昂首阔步地走向再度辉煌的新征程……
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舞台上,活跃着许许多多不惜付出心血和汗水而致力于国家经济建设,投身西部开发的有志有识之士。他们之中,既有叱咤市场风云的领军人物,也有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普通劳动者。虽然他们各自的角色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要为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做一份贡献!
今天我们在这里要说的这个人,就是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陕南汉子,他不甘于深山贫穷的生活,立志于外面世界的打拼,带着泥泞走出山村,在十几年的时间里经风雨、见世面,几经曲折,终于从十几个人的小包工头起步,逐步发展成为了拥有百万资产的大老板。他的创业经历和人生故事不仅在他的家乡传为佳话,而且他为家乡劳务输出和群众致富奔小康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也被当地政府给予了高度评价。
我们说的这个人,就是白河县城郊建筑安装公司项目经理刘和兴。
金秋十月,正是人们满怀希望收获的时节。我们在白河县进行走访的时候,就多次听到了县领导和有关部门,特别是劳动局、水利局、交通局及工会等部门负责人提到过刘和兴的名字,并称他为“劳务能人”。于是,我们怀着一种对创业者敬佩的心情走访了这位“志在发展,情系桑梓”的有心人和热心人。
走出大山
刘和兴的家乡陕西省白河县被称为“秦头楚尾”,这里大山连绵,江河纵横,虽说是风景宜人,气候适宜,但土地贫脊,交通不便,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靠土地维持生活,生存条件十分艰苦。
1966年,刘和兴就出生在白河县仓上镇天宝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又加上他兄妹6人,他小学四年级便辍学回家跟随父母务农以贴补家用。
幼年和少年时期,刘和兴就饱受了生活的贫苦和人生的苦难,在别的孩子还在读书的时候,他已用自己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然而,艰难和困苦磨炼造就了他坚毅刚强的性格,萌生了他立志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志向。那时,他就对着大山和河流暗暗发誓,一定要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一番,要干出一番事业,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搏一搏。
1985年,不满二十岁的刘和兴碰到了一个机遇,他在邻居李自有,李自言俩兄弟的指引下走出了偏远的山村,来到了白河县环城路至宋家段的白河二环路建设工地打工。虽说在这个工地上当一名小工,每天也只有两块多钱的收入,但有心人和有志人刘和兴却异常兴奋,十分珍惜,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个很有可能改变他命运的工作中去。
在别人看来,在修路工地干活就是拿力气换点钱而已,可刘和兴不同,他不仅把自己的活干好,还勤于学习,主动钻研,结果很快便脱颖而出,受到了上级的赏识。第二年,刘和兴就被委以小组长的重任,在工地带起了班,收入也近乎翻了一番。
小试牛刀便显其利爽。刘和兴踏入打工的第一步,就显示出了他性格中不同一般的端倪。待这个工程结束,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和阅历的刘和兴又到河南灵宝的一个矿山当矿工,由于不满矿主的苛刻和工资的微薄,不久他便愤然离去……
之后的一段经历,到今天提起来,刘和兴仍然是激动不已,刻骨铭心。离开矿山后,刘和兴因身无分文,坐不起车而一路步行奔陕西黄龙而去。他听说那里干伐木工活虽苦,但挣钱也多。
一路餐风宿露,他啃红薯、吃野果,睡路边、睡树林,跟乞丐没什么两样地步行几百里,硬是走到了黄龙县林场。
在外面闯荡的艰辛,应验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叫“劳其筋骨,苦其心智”,却也为日后刘和兴能成就一番事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如此之苦都受过,还有什么样的坎过不去呢?“苦难也是一所大学。”一位的哲学家这样说。
创业之路
在黄龙林场的一个冬天,再加上一个春天,刘和兴不分白天黑夜玩命地干,终于拿到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单令他激动不已的最多的一份收入:人民币七千元整。怀揣着这一笔不菲的收入,刘和兴哪敢乱花。他琢磨着要用这些钱去干点什么……
1992年,刘和兴经朋友介绍,接手了湖北武当山一条公路的隧道工程,他自带资金和工人又去了湖北。事情的结果并不好,这一次他由于经验不足,非但没能挣下钱,却白白赔进去了1万多元。
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失败乃成功之母”!刘和兴几乎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了创业的最初阶段。赚了,赔了;挣了,又花了。虽说没有过多的资金积累,但从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上,他可以说是“满载而归”。
1995年,翅羽渐丰的刘和兴又来到西安,在自来水公司打工并承包了西安黑河引水工程的一小部分项目。
对于这来之不易的一次机会,刘和兴丝毫不敢怠慢。为了干好这个工程,他白天和弟兄们—起人抬肩扛、摸爬滚打,晚上还得挑灯夜战,研究图纸,学习知识。施工期间他还主动和业主及监理沟通交流,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埋头苦干的精神,很快得到了人们的肯定和赞赏。
黑河引水工程中,刘和兴大获全胜,工程的质量、工期、安全都受到了甲方的认可。
1998年,当年引导他走出大山的李自有、李自言俩兄弟与刘和兴再度携手,开始向更大的工程建设项目进军。
刘和兴是个重情义、讲义气的人,对李氏二兄弟给予他的帮助和提携,至今他仍念念不忘。
这次与李氏二兄弟合作,刘和兴就带着他的包工队承包了汉中娘娘滩水库的分项工程,之后又承包了安康汉阴县水库的排沙泻洪工程。
过去的“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在经历了这一系列大型建设项目的施工后,已壮大成为一支在业内小有名气的施工队伍,施工人员也达到了数百人。
在建设领域内,刘和兴的施工队伍已涉足公路、水利、桥梁等工程项目,凭着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技术能力,在工程施工中取得了良好的信誉,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优质工程,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再展宏图
2003年,刘和兴的创业生涯再度有了重大转折,为了更好地立足市场并扩大市场,他通过和白河县城郊建筑安装公司联系,挂靠为该公司的项目部并任项目经理。
名字响了,牌子硬了。刘和兴和他的一班人不负众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更是如鱼得水,在建筑施工领域内多次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了那些关心和支持他的人。
2003年,他在白河县承建了第一个工程——顺宝公路,总造价20余万元;同年,白河县城供水工程、白河县治污工程,加起来投资达600多万的工程,他克服了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而如期优质地完成工程,在家乡为父老乡亲们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尤其是在2004年至2005年间,由他的项目部承建的白河县仓南大桥和西营大桥,更是创下了白河县工期短,质量高的历史记录。刘和兴的大名似乎在一夜之间被白河县的各级领导及百姓所熟悉和认可。
目前,由刘和兴的项目部承建的白河县仓南小区开发项目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由于该工程是仓上镇党委、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工程,又是刘和兴回报家乡人民的一次机会,其面积占地60多亩,总造价达800余万元。
为了干好这一工程,实现刘和兴心中“情系桑梓”的夙愿,他在工程启动后一段时间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主动垫付50万元,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启动和进展。刘和兴在这十余年间先后带出了4000多人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创劳务收入达4000多万元,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为白河县地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人们誉为“劳务能人”。
在白河县走访期间,我们曾到过刘和兴所承揽工程单位。县水利局局长肖宏良、县环保局副局长黄明星、县交通局局长程本艳,县工会主席王伦英,包括仓上镇镇办王主任,仓上镇天宝村支部书记王重贵等人都在谈及刘和兴的时候,对刘和兴的创业魄力和人格魅力交口称赞,评价很高。
刘和兴可以说是一位成功者,他不仅个人富了,更重要的是他带领数以千计的务工人员走出大山而融入到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去,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他们和他们的家庭早日脱贫致富创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因为有了一批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们;社会发展的每一次跨越也是因为有了一批理念先进、意识超前的精英。为此,当我们回顾和放眼历史长河的每一次变革的时候,就会发现,真正推动历史前进的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而刘和兴就是这样的一位英雄人物。虽然他不曾叱咤风云,虽然他不曾呼风唤雨,但他实实在在地做了,而且也为一方经济和一方水土尽了一份情,奉献了一片爱心。
(文/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