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借5万块钱办砖厂起家,到成为拥有资产1.2亿元的陕西华龙企业集团老总,张泉林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发展,由本分的农民蜕变成了一个新型的农民企业家。他之所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关键是他在每一步的前进中,都用“开拓创新”的精神去追求心中的理想。
张泉林是武功县人,是一个地道的农家子弟,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初中毕业后,家境贫寒的他便自谋生路。1988年,他萌生了承包乡办砖瓦厂的念头。没有资金,他找遍了亲戚朋友,硬是借了5万块钱。缺少技术,他就到乾县去边打工、边学习;没有市场,他就实行免费送货上门的策略。自己有砖厂,却给别人去打工,他的做法在当地农民看来有点怪,就是这些怪招,使他在承包一年后取得了盈利18万元的成绩。1990年,他经过认真的分析,准备上马一条真空平板瓦生产线。他先后12次到省砖瓦研究所请教专家,仅用60天就完成了这条先进的生产线的安装任务。新品上市后,被当地人一抢而空。到这时,农民才认为他的做法不是怪,而是在开拓创新。从1988年到1994年,他以砖厂为起点,在市场中摸爬滚打,一点一滴地学到了管理企业的经验和本领,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4年,在完成创业的原始积累后,他从农民卖粮难中受到启发,建立了年产2万吨的小麦专用粉生产企业;1997年,他又投资300万元兴建华龙制药公司,取得GMP认证,生产“正心泰颗粒”等。到2000年,张泉林以开拓的眼光,提出了“以企招商、借力发展、强强联合”的新思路。他先后三次南下,与珠海华丰公司签订了在武功合作的协议,第一次得到3200万元的投资,当年就实现产值1.2亿元。2002年,他又和台湾帝辰彩印公司合作,建立起咸阳帝辰彩印公司,使之成为咸阳市当时投资规模最大的企业,总投资6000万元,年产值3.5亿元。到目前,华龙公司已成为涵盖制药、食品、彩印、建材、保健品等多个行业,拥有11个企业的集团公司,总资产达到1.2亿元,年产值3亿元,年上缴税金1200万元。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