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谁在“保护”教育乱收费·修仰峰·

2023年10月04日

导盲犬

张洪钧,安徽阜阳市物价局原局长。他向记者诉说因调查并制止教育乱收费遭到阻挠,价格检查权被上收,公用经费被停拨,不堪忍受巨大压力而辞职的情况。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10月24日新华社)

教育乱收费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中央组织进行了多次专项整治,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在不少地方,整治风头一过,教育乱收费甚至变本加厉。教育乱收费屡治不绝,问题出在哪里?

新华社这篇客观公正、又不乏春秋笔法的报道,为我们揭开了谜底:教育乱收费虽然为害社会,可有些人却不想它彻底消失,而是竭力要以各种堂皇的形式为掩护,将教育乱收费进行到底。

在教育乱收费上,不少地方已经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从教育乱收费中获得好处,比如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预算外资金,有利于小集团金库的增收与资金的挪用等。谁要是妨碍他们既得利益的享有,谁就要受到“潜规则”的惩罚。

张洪钧得罪的正是这个“潜规则”。作为阜阳市物价局局长,张洪钧检查并制止部分中学的乱收费,只是在履行公务,并不针对某个人或某个群体;但他职权范围内的执法行动一旦得到实施,一大笔乱收上来的资金将曝光在公众面前,类似的乱收费也将被制止,这是既得利益者无法容忍的,于是,各种摆得上台面和摆不上台面的“反击”冲张洪钧而来,张洪钧辞职是迟早的事了。

更耐人寻味的是,在当地政府看来,张洪钧是个不受欢迎的人,拿主管教育的副市长的话说,就是“物价局打乱了全盘收费计划”,对乱收费大声说不的人反而成了“搅局者”。

张洪钧的遭遇堪称标本,它犹如手术刀,透过纷纷扰扰的表象,给我们点出了教育乱收费难以根治的症结所在:中央整治教育乱收费的决心与措施犹如利箭,可每穿过地方盘根错节的一道利益网,力量就小一分,到最后,不是力不从心,就是事倍功半。

可见,不切断地方政府、教育部门、教育机构和乱收费之间的利益链,教育乱收费就很难出成效。

要达到这个效果,执行教育乱收费整治的主体应该相对超脱,与被检查者没有利益关联,在执法权力的履行上更具权威性与独立性,有足够的能力防止地方的干扰与“反击”。

上篇:干群矛盾,根在个别干部太“恶”
下篇:中国真正的经济学家有几个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5/11/20051104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11/04/23557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