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去年国资流失3500亿

专家认为只是冰山一角

2023年10月04日

11月7日,在国务院国资委会议上传出,2004年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共清出各类资产损失高达3521.2亿元。对此,专家学者认为这只是全部国资损失中的冰山一角。

国资委主任李融荣在7日召开的中央企业不良资产责任认定和处理工作经验交流会坦承,“多年来由于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决策程序不规范、控制体系不健全等原因,一些中央企业经营失误和资产损失问题相当严重,产生了相当数量的不良资产,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3500亿对2004年央企利润4784.6亿元来说可谓损失巨大。对此,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澄认为,“3500亿看起来很多,但这是多年积累的国资损失,是经过清产核资确认的,恐怕这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全国那些尚待确认的国资损失估计将达数万亿规模。”刘澄认为,应收账款变成了呆坏账是企业资产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前我们常说‘三角债’的问题,现在提的少了,但事实上这种应收账款要不回来的情况依然存在,甚至比过去更为严重(国资委判断,企业应收款项的呆坏账损失,约占资产损失总额的40%)。”刘澄同时提出,无效投资也是造成企业巨额资产损失的重要原因。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宁向东教授也表示,国有资本在同一行业的重复投资屡见不鲜,而这难免不造成因激烈竞争而带来的投资损失;另一方面,许多国企效率不高成本高,资产损失就是必然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与私人企业不同——投资失误损失的是自己的钱,国有企业到目前始终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投资激励约束机制,这让投资失误对个人而言几乎没有太大成本。

对此,李融荣指出,大部分中央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这也是一些中央企业决策失误造成重大资产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融荣透露,国资委正在组织力量研究制定《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力争尽早出台实施。

(杨大鹏 熊贝妮)

上篇:没有了
下篇:三十位亿万富翁清华学习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11/10/23577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