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骆驼刺的歌谣

2023年10月04日

·曹梅 张林·

漠漠黄沙,茫茫戈壁。一蓬蓬骆驼刺迎着似火的骄阳、呼啸的天风傲然挺立。顽强地生生不息,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点绿色,奉献给蓝天大地……

在一次青藏高原的旅行中,我们结识了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从大城市和平原地区到这里工作,便深深地植根于这片土地。他们就是那极不起眼的骆驼刺。

在我们参观访问的过程中,认识了这样一个人。他是格尔木某金融部门的一名保卫干部,孩子都快两岁了,和他只见过三次面。人常说,三岁前的小婴儿就像雨后春笋一般,一天一个样儿,每天都在长身体、长本事。作为一个初为人父的年轻人,谁都想享受含饴弄儿的快乐和日日体味怀中幼儿的点滴成长,可是他却无法得到在一般人看来如此简单、唾手可得的幸福。还有,海西州那位姓郭的宣传部长,孩子三岁时被送到浙江的祖父母身边,现在已经十岁了,作为父亲的他却只和孩子相聚了两次,以至孩子见到他时竟称呼他为“叔叔”。他是陪同我们访问的主人。当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中时,他拿出儿子的相片给我们看,这时我看到他的眼睛潮湿了。我知道,他并不是不想与自己可爱的孩子朝夕相伴,但是当工作和生活的两难摆在面前作艰难选择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工作,选择了履行自己的职责,选择了和儿女身居两地。

由于海拔高缺氧严重和落后的医疗条件限制,很多工作了大半生的老同志退休后都选择了返回内地居住。因此,这些远离大城市的年轻人,就只能与年迈的双亲远隔千里。儿孙承欢膝下也成为他们的老父老母在年节时分才能享受到的一道盛宴。

在黄南州工作的小贾,就是这样的人。妈妈住院了,作为独生女的她,请假在医院陪护。可是,刚到第二天机关就打电话让她赶快回去,因为国库要采用新的管理系统,她必须立即去参加培训。看着病床上虚弱的妈妈和满脸疲惫的爸爸,小贾真想在老人家身边多待几天,可是她明白,如果单位有别人可以安排的话,就绝对不会给自己打电话了。几番思量之后,小贾终于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病房赶回了自己工作的黄南。在归途中,泪流满面的小贾令来接她的同事也唏嘘不已。因为相似的伤感他们都曾有过。

果洛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海拔最高的地区。“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六月雪花飘,四季穿棉袄”是这里的一道奇特的景观。如此艰苦的自然条件和工作生活条件,理所当然的造成了在当地工作的年轻人的婚姻大难题。小王已经33岁了,可至今还是孑然一身。每次当他和远在外地的父母通电话时,都要被双亲埋怨个不停。其实,小王心里能不着急吗?但想到机关只有他对计算机比较精通,几台机子都靠他来进行日常的安全维护。所以,他依然留在这里。

生长在青藏高原的一株株骆驼刺,以它们不屈的身姿和平凡的故事为我们弹奏了一曲婉转低回的奉献者的歌谣。每听完这曲歌谣,我们总有一丝感动涌上心头。这感动不是别的,就是两个字——责任。“拾起责任之锚,升起奉献之帆,仰望浩瀚的天宇,贡献毕生的灿烂。”伴随着诗韵的流淌,眼前又出现了那种景象:漠漠黄沙,茫茫戈壁,一蓬蓬骆驼刺迎着似火的骄阳、呼啸的天风傲然挺立……

上篇:关于唐伯虎的对联
下篇:吉林长白山景区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5/11/20051111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11/11/23579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