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把失信企业驱逐出市场这招灵

2023年10月04日

河南省最近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使出了狠招,已有18家建筑企业受到惩戒,9家企业被驱逐出河南市场,13个项目经理人被停止参加招投标活动。(11月7日《人民日报》)

把失信企业赶出市场,淘汰出局,这一招既硬又狠,可谓打蛇打到“七寸蛇”上。长期以来,一些企业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已习以为常,且成了“老大难”,长期得不到解决。尽管从上到下,三令五申,反复强调,严禁拖欠,并采取一些切实有效措施进行检查和清欠,但是“年年清欠年年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清欠”问题成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各级领导十分重视的“焦点问题”。虽然劳动保障、监察等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手段,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治标的多,治本的少,所以才有了农民工被逼走投无路而采取的极端方式讨要工资的新闻。

河南省动了真格,对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企业,除加倍收赔偿金和补偿金外,还对拖欠农民工资超过30%的用人单位,直接列入不诚信企业的“黑名单”,超过期限,驱逐出本地市场。作为企业,承建一项工程,就是为了赚钱,获取更大利润。而农民工辛辛苦苦换来的“血汗钱”却拿不到,为了那养家糊口的“活命钱”,往往却要付出泪水甚至血的代价。试想,这样的企业又岂止是失信,其实根本就不具备承建工程的资格和起码的条件。对这样的企业不严厉制裁,而是心慈手软,实际上就是对失信企业的宽容,对农民工切身利益熟视无睹。之所以出现“年年清欠年年欠”,问题的根本就在于缺少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和制裁的“铁手腕”。

河南省将失信企业列入“黑名单”,对问题严重的不良企业驱逐出市场,使失信企业“一失信而千古恨”,没了承建工程的资格,挡在了市场的门外,自断了财路,自走上绝路,从源头上堵住了“拖欠”的“死穴”。任何一家企业也不可能同自己的“饭碗”过不去,不过是想“饭碗”装得更多,吃得“更好”。一旦失信,不仅自己要为其“买单”付出沉重的代价,而且连自身“饭碗”也难保。如果各地都能这样下狠心,出狠招,失信企业就会寸步难行,“拖欠”的“老大难”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左崇年

上篇:我省两企业成为“全国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
下篇:怕下岗竞帮领导贪污分文未得也涉嫌犯罪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5/11/20051114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11/14/23584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